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4-急救

2-广瘟疫论-第12页

中加桃仁、红花、三七、归尾,甚则桃仁 承气汤。时疫多实多热,至胸膈满痛,又属实邪,非虚证。惟是屡经攻下,胸痛更甚者,乃脾肾两虚,下气上 逆,宜温理脾胃,以建中镇安之,甚则导火归元,纳气归肾皆可。然不多见,须消息斟酌,不可轻试。
<目录>卷之三\里证<篇名>胁满痛属性:胁满痛与胸满痛同,而微有不同者,胸满痛有宿食为病,胁满痛无宿食为病,乃亦有因宿食在胸腹而满痛及 胁者。时疫胁满痛,是痰、气、血三者为病,其中亦有满而不痛、痛而不满,满痛并作之分。其满而不痛者,募原 之邪未经传变,宜达原饮,兼寒热往来者,大柴胡汤。痛而不满者,邪分布于少阳之经,宜小柴胡汤。满痛并作 者,当分左右。左属血,小柴胡去人参,加延胡、归尾、红花、桃仁,甚者加莪术、三棱、三七、五灵脂。右属痰 与气。痰,大柴胡倍半夏,加牡蛎、莱菔子,甚则白芥子、甘遂、大戟、芫花。气,加青皮、莱菔子、木香、大 腹皮。痰与气痛,皆无常所而有聚散。痰散仍有所苦,气散则无所苦。若屡经汗、下、清利而胁痛更甚者,虚证 也。气虚必呕利,养气为主;血虚必烦热,养血为主,此亦十中一、二。
胁痛与胸腹痛不同。胸腹譬之冲衢,塞不能久;胁则譬之僻巷,塞则难开,用药须明此意。时疫胁痛虽有痰、
气、血之殊,而总不离乎热,黄芩是为主药。若别有热证者,黄连、山栀又所必需,他病胁痛,有寒、有热,不在此例。
<目录>卷之三\里证<篇名>腹满痛属性:时疫腹满痛,属宿食为邪热所结者,十之七、八;属气、血、痰、水者,十之二、三。盖腹为胃与小肠之正 界,非胸、胁、少腹之地可比。腹满而不痛者,属邪在气分,属水谷散漫而未燥结。气分脉多沉,或弦,水谷脉 滑;气分通腹皆满,水谷满有分界;气分者,浓朴、大腹皮、青皮、陈皮、枳、桔为主,水谷者,半夏、山楂、麦 芽、神曲、莱菔子、枳实为主。时疫为热证,腹满亦当清 热,兼以顺气消食可也。若舌多黄苔,虽满而不痛,为邪已传胃,宜小承气汤下之。
痛而不满者,属邪在血分,属水谷燥结诸病、他病或有属冷者。时疫总属热证,痛不可按而无硬处者,
于清里方中加赤芍。不可按而有硬处者,调胃承气汤。
满痛兼作为痞满在气,燥实在血,大实大热之证,大承气汤。诸病腹满痛或兼自利,当责之虚冷,时疫自利属热 结旁流,下之则止,不可疑为虚冷。若满痛而喜燥、喜温,或恶寒,手足冷,清利之益甚,或右关迟紧,此非本 病,乃因烦渴、饮冷太过,或用清凉太过、太早之所致,又当以温燥为主,不可执一。然此亦治药弊,非治本病也。
<目录>卷之三\里证<篇名>少腹满痛属性:时疫少腹满痛,为邪热结于下焦。下焦乃大肠膀胱及厥阴分界,与中焦异,亦有满而不痛、痛而不满、满痛兼 作之不同。初起满而不痛者,湿胜气滞也,槟榔、浓朴、苍术为要药。痛而不满者,手不可近,热伤厥阴血分也。
黄芩以清热,赤芍、归尾以活血,柴胡以升厥阴之气,若牵引阴器及两胯夹缝者,加秦艽即愈。满痛兼作者,不论 初起、末后,当视其前后。在前小水不利,蓄水也,四苓、猪苓、益元等方选用。在后大便不利,有燥屎也,三 承气选用。小便利而大便色黑者,蓄血也,抵当汤、桃仁承气汤选用。以大、小便之通塞为辨,固矣,亦当细察其 满痛而有硬块不可按者,属燥屎。满痛如鼓不可按而却无块者,属溺蓄脬中。满痛拒按而软者,属蓄血。以此辨之 了然矣。外有时疫末路,满而不痛,痛而不满,喜温喜按者,为虚证,当细询来路。若屡经清、下太过,当消息温 补以培养阴阳,不可执时疫为实邪热证而不变通也。然此亦十中一见耳。
上满痛诸证,乃时疫里证之大端,总属热邪内陷。在 风、寒、暑、湿诸门,则寒、热、虚、实俱有。在时疫已经传变,见于烦渴、燥热既显之后。其为热证易辨,若见 于未经传变之先,乃疫毒郁而未发,多不渴,多不发热,甚有手足反厥冷者。根据风寒治,则当温;根据时疫治,则当 清。毫厘千里,反掌生死,当于气、色、神、脉、舌苔五者,细察而详辨之。
<目录>卷之三\里证<篇名>自利属性:时疫自利皆热证也,其所利之物与内虚内冷者自别。冷利之色淡白,热利之色正黄,甚有深黄、酱色者;冷利 稀薄,热利稠粘;虚冷利散而不臭,热利臭而多沫;虚冷 易出,热证努圊;冷利缓,热利暴注下迫而里急,此辨时疫热利与诸冷利之大概也。
时疫初起,有手足厥冷,恶寒,呕吐,腹痛自利者,全似太阴寒证。辨其为疫,只在口中秽气作粘,舌上白苔 粗浓,小便黄,神情烦躁,即可知其非寒中太阴,是时疫发于太阴也。烦躁轻则藿香正气散,烦躁甚则用达原饮,
一、二服后即见三阳热证矣。此时若用温中药,转见四肢逆冷,手足青紫而死,不可不细察也。
时疫初起,头疼、发热而自利,九味羌活汤。传变太阳、少阳合病,身热、口苦,咽干、目眩而自利者,黄芩 汤,兼呕加半夏。传里舌黄、谵妄而自利者,按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