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毒者。阳气独盛。阴气暴衰。内外皆阳。故成阳毒。阴毒者。
阴气独盛。阳气大衰。内外皆阴。故成阴毒。二者或伤寒初得。便有是证。或服药
后变而成者。阳毒治以寒凉。阴毒治以温热。药剂如冰炭之异。何仲景以一方
治之乎。且治阴毒去雄黄、蜀椒。则反去其温热者矣。岂非一皆热毒伤于阴阳
二经乎。在阳经络。则面赤如锦纹。唾脓血。在阴经络。则面青身如被杖。此皆阴
阳水火动静之本象也。其曰七日不可治者。阴阳之津气血液。皆消减矣。伤寒
七日。经气已尽。而此加之以毒。至七日不惟消灭其阴。且火抑亦自减矣。



<目录>卷二・热病方论

<篇名>夏热病论

属性:周禹载曰。冬伤于寒。夏必病热。则是热病与春温对峙。而非夏时所感之热也。乃
嘉言尚论天之六气。春秋冬各主一气。独夏月兼主三气。谓为痉湿 者。此仍是
气感之证。而非伏藏之寒。至夏始发之热也。故人素有伏气将发。复感湿 者言
之。若但病痉湿 。不得即谓之热病也。故热病自内发出。不论兼见何经。必由阳
明。并无表证。其有表者。必外受风邪。不得遽投白虎。亦必先撤外邪。而后本汤可用。此亦先表后里之法也。
又曰。热病即伏寒也。彼冬伤于寒。发于春为温病。发于夏为热病。何彼发于春。此
发于夏耶。盖感之轻重不同。人之强弱亦异。而触发亦异。有因饥饱力役者。有因
房室劳伤者。故春时虽行风木之令。使气血不致大亏。感触亦有先后。不即发也。
至夏则阳气尽泄。火令大行。正属湿土寄旺。尔时邪乌肯伏。故其发源。皆自少阴。
热病由出之途自阳明。温病由出之途自少阳。虽所合之经不一。要不离乎阳明
少阳者。各因时令之气也。但为日既迟。为热愈炽。此仲景所以用石膏升凉胃热。
以知母荡涤肾伏。用甘草、粳米维持中气也。名汤曰白虎者。白属金属凉。风从虎
且猛。人逢闷热烦躁。无可奈何之际。忽然狂风荐至。偃草扬波。火轮火树。不顿成清凉世界而称快乎。



<目录>卷二・热病方论

<篇名>热病方四道

属性:\x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栀子豉汤 猪苓汤\x(方俱见前)



<目录>卷二・热病方论\热病方四道

<篇名>附集方一十八道

属性:通解散
麻黄(去节酒洗) 石膏(碎) 滑石 黄芩(各二两) 苍术(四两去皮泔水浸炒) 甘草(一两五钱炙)
上为末。每服半两。加姜三片。水煎。温服取汗。陶节庵方加羌活、川芎、葱白、香豉。
\x葱白香豉汤\x
葱白(七茎连须) 香豉(一合勿炒) 生姜(一片)
上三味。水煎。日三服。覆取微似汗。不汗加苏叶。
\x双解散 承气汤 凉膈散 天水散\x(即益元散四方俱见前)
\x竹叶石膏汤\x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
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x黄连解毒汤\x(方见前) \x白虎加苍术汤\x(即前白虎汤加苍术二两)
\x十味香薷饮 清暑益气汤\x(二方见后暑病)
\x金匮升麻鳖甲汤\x
升麻(二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当归(一两) 甘草(二两) 雄黄(半两研) 蜀椒(一两炒去汗)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阴毒去雄黄、蜀椒。
\x阳毒升麻汤\x
升麻 犀角(各一钱半)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一钱)
上水煎温服。温覆手足。汗出则解。不解再作。
\x阴毒甘草汤\x(即前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加桂枝)\x犀角黑参汤\x(方见前)
\x附子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x附子散\x
附子(七钱五分炮) 桂心 当归 白术(各五钱) 干姜(炮) 半夏(各二钱五分洗)
上为散。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暖覆取汗。不汗再服。
\x人参三白合四逆汤\x
人参(二钱五分) 白术(蒸炒) 白茯苓 白芍药(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去核) 干姜 附子(炮) 甘草(各一钱炙)
上九味。水煎冷服。



<目录>

<篇名>卷三・暑病方论

属性:太阳中 。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