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4-急救

8-温疫论-第17页

因人而变。统而言之,其变不可胜言矣,医者能通其变,方为尽善。
<目录>下卷<篇名>四损不可正治属性:凡人大劳、大欲、及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阴阳并竭,名为四损。当此之际 ,忽又加疫,邪气虽轻,并为难治,以正气先亏,邪气自陷,故谚有云∶伤寒偏死下虚人,
正谓此也。
盖正气不胜者,气不足以息,言不足以听,或欲言而不能,感邪虽重,反无胀满 痞塞之证,误用承气,不剧即死。以正气愈损,邪气愈伏也。
若真血不足者,面色萎黄,唇口刮白,或因吐血崩漏,或因产后亡血过多,或因肠风脏毒所 致,感邪虽重,面目反无阳色,误用承气速死,以营血愈消,邪气益加沉匿也。
若真阳不足者,或四肢厥逆,或下利清谷,肌体恶寒,恒多泄泻,至夜益甚,或口鼻冷气,
感邪虽重,反无发热燥渴苔刺等证,误用承气,阳气愈消,阴凝不化,邪气留而不行,轻则 渐加 萎顿,重则下咽立毙,若真阴不足者,自然五液干枯,肌肤甲错,感邪虽重,应汗无汗,应 厥不厥,误用承气,病益加重,以津液枯涸,邪气涩滞,无能输泄也。凡遇此等,不可以常 法正治,当从 其损而调之,调之不愈者,稍以常法治之,治之不及者,损之至也。是故一损二损,轻者或 可挽回,重者治之无益,乃至三损四损,虽卢、扁亦无所施矣,更以老少参之;少年遇损,或可调治;老年遇损,多见 治之不及者,以枯魄独存,化源已绝,不 复滋生也。
<目录>下卷<篇名>劳复、食复、自复属性:疫邪已退,脉证俱平,但元气未复,或因梳洗沐浴,或因多言妄动,遂致发热,
前证复起,惟脉不沉实为辨,此为劳复。盖气为火之舟楫,今则真气方长,劳而复折,真气既 亏,火亦不前,如人欲济、舟楫已坏,其可渡乎?是火也,某经气陷,则火随陷于某经,陷于经络则为表热,陷于脏腑 则为里热,虚甚 热甚,虚微热微。治法∶轻则静养可复,重则大补气血,候真气一回,血脉融和,表里通畅 ,所陷之火,随气输泄,自然热退,而前证自除矣。若误用承气及寒凉剥削之剂,变证蜂起 ,卒至殒命,宜服安神养血汤。
若因饮食所伤者,或吞酸作嗳,或心腹满闷而加热者,此名食复,轻则损谷自愈,重则消导方 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当问前得某证,所发亦某证,稍与前药,以彻其余 邪,自然获愈。
\x安神养血汤\x 茯神 枣仁 当归 远志 桔梗 芍药 地黄 陈皮 甘草 加龙眼肉,水煎服。
<目录>下卷<篇名>感冒兼疫属性:疫邪伏而未发,因感冒风寒,触动疫邪,相继而发也,既有感冒之因由,复有风寒 之脉证,先投发散,一汗而解,一二日续得头疼身痛,潮热烦渴,不恶寒,此风寒去,疫邪 发也,以疫法治之。
<目录>下卷<篇名>疟疫兼证属性:疟疾二三发,或七八发后,忽然昼夜发热、烦渴不恶寒、舌生苔刺、心腹痞满、
饮食不进,下证渐具,此温疫着,疟疾隐也,以疫法治之。
温疫昼夜纯热、心腹痞满、饮食不进、下后脉静身凉,或间日、或每日、时恶寒而后发热如 期者,此温疫解,疟邪未尽也,以疟法治之。
<目录>下卷<篇名>温疟属性:凡疟者寒热如期而发,余时脉静身凉,此常疟也,以疟法治之。设传胃者,必现 里证,名为温疟,以疫法治者生,以疟法治者死。里证者下证也,下后里证除,寒热独存者 ,是温疫减,疟证在也。疟邪未去者,宜疏,邪去而疟势在者宜截,势在而挟虚者宜补。疏以 清脾饮,截以不二饮,补以四君子,方见疟门,仍恐杂乱,此不附载。
<目录>下卷<篇名>疫痢兼证属性:下痢脓血,更加发热而渴,心腹痞满,呕而不食,此疫痢兼证,最为危急。夫疫 者胃家事也,盖疫邪传胃十常八九,既传入胃,必从下解,疫邪不能自出,必藉大肠之气传 送而下,而疫方愈。夫痢者,大肠内事也,大肠既病,失其传送之职,故正粪不行,纯乎下 痢脓血而已,所以向来谷食停积在胃,直须大肠邪气将退,胃气通行,正粪自此而下,今 大肠失职,正粪尚自不行,又何能与胃载毒而出?毒既不前,羁留在胃,最能败坏真气,在 胃一日,有一日之害,一时有一时之害,耗气搏血,神脱气尽而死。凡遇疫痢兼证者,在痢 尤为吃紧,疫痢俱急者,宜槟芍顺气汤,诚为一举两得。
\x槟芍顺气汤\x 专治下痢频数,里急后 槟榔 芍药 枳实 浓朴 大黄 生姜煎服。
<目录>下卷<篇名>妇人时疫属性:妇人伤寒时疫,与男子无二,惟经水适断适来,及崩漏产后,与男子稍有不同。
夫经水之来,乃诸经血满,归注于血室,下泄为月水。血室者一名血海,即冲任脉也,为诸 经之总任。经水适来,疫邪不入于胃,乘势入于血室,故夜发热谵语。盖卫气昼行于阳,不 与 热入血室,因有轻重之分,不必拘于谵语也。经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胸膈并胃无 邪,勿以谵语为胃实而妄攻之,但热随血下,故自愈。若有如结胸状者,血因邪结也,当刺 期门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