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和解后。明白作息。有时正气渐和。
下焦湿冷已去。诸凡截药不犯寒凉。不吐不利者俱可用。
卷下 断瘴方
麦门冬汤
治 瘴。神清目开。大小便如常。惟全不能出声身热。
麦冬(去心) 人参 白术 陈皮 川芎 半夏 当归 肉桂 乌梅 大附子 甘草 茯苓(去皮)
上加姜三片。水煎温调。黑神散服。
瘴若神昏直视。不知人事。痰响者属痰。神昏不知人事。不痰响能饮食。惟不能出声。此邪热涌沸其血。上塞心肺之窍。故不能言也。是方用六君子。缓火邪以补脾救元气。门冬解心肺之热。
乌梅生津以收外泄阳气。归芎以行散上窍之血。血得热则行。故用桂附之热以行之。且能引上焦之阳下入阴分。再调黑神散。以驱逐其血。血散则心肺之窍开。而声音出矣。
卷下 断瘴方
黑神散
治 瘴。
黑豆(二合半炒去皮) 当归(二两) 蒲黄(二两) 干姜(二两) 熟地(二两)
肉桂(二两去粗皮) 白芍(酒炒五钱) 甘草(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调麦门冬汤下。瘴病之热专熬心肺。热甚则涌沸其血。出于上窍。则为吐衄。不能上退场门鼻。惟塞于心肺之窍。则为 瘴。
是方蒲黄能逐败血。芍归能去旧血。生新血。姜能使血行。甘草以和气益血。乃阴类。熟地黑豆。乃北方之物。合诸药以导血归源也。
卷下 断瘴方
青州白丸子
治 瘴目上视。口噤痰涎闭塞。昏不知人。遗尿遗屎。及治中风痰甚等证。
生半夏(七两) 南星(二两) 生白附子(二两) 生川乌(五钱)
上为细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未出者。再以手揉。令出渣。再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于瓷盆中。日晒夜露。每日一换新水。搅澄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研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
生姜汤下。
瘴口噤。目上视。痰涎闭塞。昏不知人。遗尿遗屎。因脾胃感冷。中气不能运痰。以致痰气上迷心窍。故神昏不能言也。痰生于湿。半夏南星能燥湿。痰滞于寒。
白附之温。川乌之辛热。能祛寒。送以姜汤。最能治痰滞之瘴也。
卷下 断瘴方
星附汤
治 瘴。痰涎上壅。昏不知人。声如牵锯。口噤直视。遗尿遗屎。
生南星(一两) 生附子(一两) 木香(五钱)
上 散每服四钱姜九片。水煎温服。
瘴有痰涎上塞。声如扯锯之状。则再兼异证。皆痰所为。由脾胃感冷。中气虚寒。不能运痰而然。
故用南星之燥。以去痰。附子之辛热以温中。佐以木香之辛以行气。气行则痰行也。予治痰证。多以气方为主。重者单用。或加二陈汤。内虚者。再倍加人参。更佐以沉香。屡屡获效。
卷下 断瘴方
三生饮
治 瘴。如前证之甚者。及治瘴后痰厥。
生南星(一两) 生附子(五钱) 生川乌(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上 散。每服五钱。生姜十片。水煎温服。元气虚者。加人参五钱。
同煎是方。即前方加川乌。因脾胃虚寒之甚。故加之。若元气虚者。加人参补元气利痰。有起死回生之妙。
卷下 断瘴方
正舌散
治瘴病。舌本强硬。语言不出。
蝎梢(二钱五分去毒) 茯神(一两微炒去皮木) 薄荷(一两焙干)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或擦牙颊间亦。妙瘴病舌本强硬。语言不出者。因瘴热入于心脾经络而然。盖心之别脉系舌本。脾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是方用茯神可以宁心。益脾。薄荷能去风热。蝎梢能去风痰。风热去则心脾清。而舌强自消矣。
卷下 断瘴方
柴胡散
治瘴病。十四日外。寒热不已。不潮时。脉弦数者。
柴胡(一两去芦) 半夏(五钱汤泡)
桂心(五钱去皮) 白芍(五钱炒炙) 甘草(三钱)
上 散。姜七片。枣一枚。水煎温服。寒热。
得退。便止此药。
瘴病十四日外。已过经矣。病虽未愈。元气稍苏。更兼其脉。热不潮时。亦弦数。此正疟脉弦数多热之证。
况寒热脉弦。是邪在半表半里。足少阳实主之。故用柴胡为君。本经药也。木得桂而枯。故用以散少阳之邪。半夏生姜之辛。以散邪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