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青色或白枯者,皆不治之症,如胸前不动用麦冬清肺饮治之。
疹后牙疳红肿者,宜服清胃饮。
升麻(二钱) 川连(一钱) 丹皮(二钱) 生地(二钱) 胃烂加生知母(二钱) 生石膏(三两) 清胃
饮合加荆芥(一钱) 大力(二钱) 玄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桔梗(二钱),疹回后杂症,或前或后,稍为
加减酌用。
<目录>
<篇名>小便赤涩(十一)
属性:心火移热于小肠,小肠入于膀胱,膀胱热炽于小便,则小便赤涩,血随之。又肺受火邪之克,以致毒瓦斯
无从而泄,盖因失降下之故也。或生烦躁不宁者有之,不必专于利水,宜清金降火气
为要,用导赤散加生山栀、川连、升麻等药治之,火气既出,小便自然清利矣。
导赤散方∶
木通 麦冬 车前 生地 生甘草(一钱) 赤苓 生栀 生黄
苓滑石 泽泻 川柏 知母 加灯芯煎(以上各二钱)
盖溺血总系烈毒内攻也,况出自小肠乎,故五淋病惟浊血尤重,非下极清凉之药,难以缓其流,澄其源也。
淋症从溺窍来,浊症从精孔来,贝母六一散能分水道。
尿血即血淋也,溺血者,心与小肠实热也,可加贝母、前胡、石苇、牛膝各二钱。
<目录>
<篇名>大便秘结(十二)
属性:血气下行,大便自无阻滞,苟热气燥结于下,毒火流住于大肠,以致津液干枯不得润滑,故大便有秘结
之症。苟不攻其胃则胃实,胃实则生谵语,腹胀目赤者有之。《经》云∶毒瓦斯归胃,胃气闭塞,喘急烦躁不免
矣。急用大黄、栝蒌仁、枳壳润下以去毒,外导亦可,加升麻提之更好,盖清气提上,而浊气自下也。
<目录>
<篇名>泄泻(十三)
属性:发热与见点并回后五六日之间作泻者,是泻火毒不泻元气也,切勿止之,《经》云∶毒以泻松,痛以利
减,回后泻至八九日外当用四苓散加升麻、槐花、桔梗、柴胡、栀子、黄连、车前、六一散、杏仁、条芩、
豆根、栝蒌仁,切勿用白术、木香健脾等药。泻出之物如鸡卵臭者,伤食也。宜用山楂、麦芽、槟榔、
川朴等味以消食积。
《经》云∶泄泻者,邪入于大肠,原进原出者,邪热不化谷也。盖因火性沸腾,不暇分消,故其出也。
泄泻大作,一切寒凉清解之药在所禁忌,然非所以概治热毒下痢之 症也。热毒太
甚,其毒不能尽行肌表;势必至于壅滑凝滞,所幸内实不受邪,侵注于大肠,大肠为传送之官,不至毒害迫
于其中,频频下痢,虽与泄泻相似,而实不同。此之泻者滑而不禁,彼则坚而闭塞,此之泻者溏而不实,
彼则凝结如胶漆。有纯下清水,或秽气不甚,或便塞难出,或腹痛烦躁不宁,重用芩连以清其火,稍加大
黄以攻毒而痢自止矣。若以泄泻治之,则左矣。《经》云∶热毒冲肠便自频,喜肠传送毒难侵。频频欲解仍难
塞,误认脾虚终内攻,久泻者饮食内停中气阻,转运失职脾困苦,纵然顺症亦淹迟,
内伤消积止泻吐,热退便塞须加升麻,一提而大小便自顺矣。
<目录>
<篇名>呕吐咳逆(十四)
属性:呕吐者,胃火也。胃火上冲,呕吐而食不下咽。咳逆者,肺火也。肺火上冲而咳逆不止也。《经》云∶
呕吐者,邪甚于上。顺其气,清其火,则自止矣,切勿用姜汁,有痰在膈,在经络非
吐不可,吐中亦有发散之义,《经》所谓∶因其高者因而越之也。
呕吐不止者,用葛根煎汁服之,不能下气消痰。呕哕不止者,用枇杷叶煎服之,能止痰嗽咳逆。
<目录>
<篇名>三消症(十五)
属性:渴而每饮为上消,肺热也,心火移热于肺。多食善饥为中消,胃热也。渴而小便数,且有膏为下消,肾热而水亏也。
<目录>
<篇名>不食(十六)
属性:人以胃气为主,不食则胃气必伤,此为实热壅塞而然也。回
后重用石膏以清胃火,大便秘结须加大黄,不忧寒凉太过,不忧荡涤伤胃,《经》云∶百凡欲食最为先。《
经》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不食应知各有缘,有热邪犯胃而不食也,亦有胃虚火闭不食者,此则火闭无疑
非胃虚也。胃虚不食身安静,胃热人烦体自炎外。又有饮食过多,或痰凝气滞,与夫寒邪闭塞胃热者,
皆令不食,须知其食过多,致脾不消谷而成痞胀者有之。
<目录>
<篇名>惊搐(十七)
属性:热毒犯心,心为君主,忽被风邪束缚,不得汗泄,大小肠郁结不得内行,是以心火亢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