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三 分)
上水煎服,腹疼者倍芍药,加黄连八分。
香连丸
治一切泄痢神效。
黄连(净,十二两) 吴茱萸(去枝梗,十两)
上二味用热水拌和,入瓷器内,置热汤炖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为末。每末四两,入木香末一两,
淡醋米饮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滚汤下。久痢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
调中汤
治产后虚寒洞泄。
高良姜 当归 桂心 芍药 川芎(各一两) 附子 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
【目录】下卷【篇名】疟疾属性:凡产后疟疾,多由亏血挟寒热而作。大法宜柴胡四物汤调之。热多者草果饮子,寒多者生熟饮子。薛立斋曰∶产后 疟疾,因脾胃虚弱,饮食停滞,或因外邪所感。或郁怒伤脾,或暑邪所伏。审系饮食,用六君加桔梗、苍术、藿香;如 外邪多而饮食少,用藿香正气散;饮食劳役,用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汤;虚寒用六君加姜、桂;元气脱 陷、急加附子。大凡久疟多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或吐泻不食,
腹痛,烦渴,发热,谵语;或手足逆冷。虽见百证,当峻温补,其病自退。若误用清脾截疟之类,多致不起,中气伤而 变证多矣。
草果饮子
治产后疟疾,寒热相半,或多热者宜此。
半夏 赤茯苓 甘草(炙) 草果 川芎 陈皮 白芷(各二钱) 青皮 良姜 紫苏(各二钱半) 干姜(四钱)
上为粗末,分作四服,每用水一大碗、姜三片、枣三枚、煎七分,临发日连进二服即愈。
生熟饮子
治产后疟疾多寒者。
肉豆蔻 草果仁 浓朴(生,去粗皮) 半夏(制) 陈皮 甘草 大枣 生姜 上八味各等分,细 一半,用湿纸裹煨,令香熟,去纸,与一半生者和匀,每服五钱,水一大碗,煎七分,
食前一服,食后一服。
按疟初起当用上两法,不愈当用薛氏法。
【目录】下卷【篇名】霍乱属性:产后霍乱,气血俱伤,脏腑虚损;或饮食不消,触冒风冷所致。阴阳不顺,清浊相干,气乱于肠胃之间,
真邪相搏,冷热不调,上吐下利,故曰霍乱也。经云∶渴而饮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大段虚 冷厥逆者加附子来复丹亦妙。
白术散
治产后霍乱,吐利腹痛,烦渴,手足逆冷。
白术 橘红 麦冬(去心) 干姜 人参(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一盏,姜三片,煎服。
温中散
治产后霍乱、吐泻不止。
人参 白术 当归(各一钱) 草豆蔻仁 干姜(各八分) 浓朴(姜制,一钱二分)
水一盏,煎服。
若吐逆不受汤药,用伏龙肝研细末三钱,米汤调。徐徐咽下即受。
【目录】下卷【篇名】血崩属性:产后血崩,多因惊忧恚怒,脏气不平。或服断血药早,致恶血不消,郁满作坚,亦成崩中。薛立斋曰∶若 血滞小腹胀满,用失笑散,方见血晕;血少小腹虚痞,芎 汤;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遥散;脾郁不能统血,加 味归脾汤;脾虚不摄血,补中益气汤;浓味积热,清胃散加槐花;风热相搏,四君子加防风,枳壳。一产妇血 崩,小腹胀疼,用顺气行血之剂,其崩如涌,四肢不收,恶寒、呕吐、大便频泻。余用六君加炮黑干姜四剂,
稍愈,又以十全大补三十余剂而痊。一产妇血崩,因怒血崩,其血如涌,仆地口噤、目斜、手足抽搐,此肝经 血耗生风,余用六味丸料一剂,诸证悉退,但食少晡热,佐以四君、柴胡、牡丹皮而愈。
芎 汤
芎 当归 白芍药(各等分)
上大剂,浓煎,空心服。
白芍药散
治产后崩中,淋沥不绝,黄瘦虚损。
白芍 牡蛎 干姜 熟地黄 桂心 黄 鹿角胶 乌贼骨 龙骨(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下。
阿胶丸
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虚羸无力。
阿胶 赤石脂(各一两半) 续断 川芎 当归 甘草 丹参(各一两) 龙骨 鹿茸(酥炙) 乌鱼骨 鳖甲(酥炙。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
又方∶治产后血崩不止。
香附子(童便浸、炒赤,二两) 莲蓬壳(五枚,烧存性)
上为末,米饮调下二钱。
【目录】下卷【篇名】浮肿属性:产后四肢浮肿者,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不能复还,腐坏如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
医人不识,便作水气治之,多用导水之药,极能虚人,产后既虚,又以药虚之,是谓虚虚,多致夭枉。丹溪曰∶ 产后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以苍术、茯苓使水自利。薛立斋曰∶前证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 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气,当参杂证本门。
白术汤
治心腹坚大如盘,名曰气分。
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