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急疼痛,必致危笃。若有此患 ,宜急断脐带,以少物系带必用力牢固系之,然后截断,使其子血不流入胞中。则胞衣自当 痿缩而下,纵淹延数日,亦不能有害。惟以产母心怀安泰,终自可下,累试有验。
\x花蕊散\x 治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阻,败血奔心。
胎死腹中,胞衣不下,至死者,但心头稍缓,急以童便调一钱服之,取下恶血或如猪肝,产 妇从此可无血气血风之症矣。如膈上有血,亦化为黄水,即口中吐出,或从小便下也。
\x牛膝汤\x 牛膝 瞿麦(各四两) 当归(三两) 通草(六两) 滑石(八两) 葵子(五两)
上药 咀为末,以水九升,煎至三升,分为三服。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虚渴属性:产后血热心烦口燥者,凉血饮。虚烦而渴者,生脉散。盖产后虚渴,气少脚弱,头目眩晕,
饮食无味,熟地黄汤,或四物加麦冬、花粉。
\x凉血饮\x 治产后虚烦发渴。
黄芩(二钱,酒炒) 赤芍(二钱) 川芎(二钱) 甘草(一钱) 荆芥(二钱) 花粉(二钱) 生 地(二钱) 麦冬(二钱)
上药分作二服,每服加竹叶七片,灯心二十茎,水煎。
\x生脉散\x 生津止渴。
人参 麦冬 五味 水煎服。
\x熟地黄汤\x 人参(四钱) 甘草(一钱) 花粉(六钱) 麦冬(三钱) 熟地(五钱)
分作二服,元米一撮,姜枣煎服。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浮肿属性:产后败血停蓄五脏,循经流入四肢化为水,因成虚浮肿者,调经散。产后气血大虚,肢体浮 肿者,不可通利其水,宜大补气血,四君子汤加苍术。
\x调经散\x 当归(一两) 赤芍(两) 肉桂(一两) 没药(一钱) 琥珀(一钱) 麝香(五分) 细辛(五分)
炙甘草(二钱)
共为细末,每服五分,入姜汁少许,酒调下。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发热属性:薛古愚曰∶产后发热,因去血过多则血虚,血虚则阴虚,阴虚则生内热,心胸闷烦,气短头 疼眩乱,骨节酸疼,晡时转甚,与大病后虚烦闷相类者,宜人参当归散主之。如血虚生热而 自汗者,逍遥散。若产后脐下发热,非熟地不能治。若产后发热不已,必用炒黑干姜,详见 丹溪治产后日晡发热转甚,非柴胡不能治。若外皮热而内不热者,及两足觉冷者,此胃风也 ,宜芎苏饮。
产后寒热,恶露未净,停住胞络而发热者,仍以行血为主,小腹痛者是也。轻则四乌汤,重 则醋个散。或以吐泻,五积散。有食,加消导药。恶露净者,小腹不痛是也。若产后因下血 过多,而忽发寒热者,此因营卫虚损,阴阳不和也,宜加减四物汤。
<目录>卷七<篇名>初产作乳属性:初产有作乳者,有产下而不育乳汁者,膨上俱致发热,但此症与恶露未净停胞络而发热者相 似而实不同,宜细细辨之。小腹痛者,恶露停蓄也,不宜服加减四物汤。若小腹不痛者,阴 阳不和也,宜服之。若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寒热而盗汗如雨者,麦煎散主之。
皇甫中曰∶产后血虚发热,头痛自汗,心烦气短者,人参当归散。产后阴虚气血不足而发热 ,日轻夜重而恶寒者,四物汤加炮姜。微热,加茯苓。产后蒸乳发热者,用四物加黄 、人 参、白术、花粉。
\x人参当归汤\x 熟地(一两)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 麦冬(一两) 肉桂(一两) 白芍(一钱,炒)
每服五钱,加姜、竹叶煎服。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风痿属性:产后诸风,痿弱筋挛无力者,血风汤。产后气弱汗多,风搏之而成 ,口噤,角弓反张,
脊强,汗出不止者,难治,大圣散加川芎、黄 。
\x血风汤\x 秦艽(一钱) 羌活(一钱) 防风(七分) 白芍(一钱,酒炒) 大熟地(二钱) 白芷(八分)
川芎(一钱) 白术(一钱,炒) 归身(一钱半) 炙黄 (钱半) 茯苓(一钱) 半夏(一钱)
水煎服。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怔忡属性:\x大圣散\x 治产后因惊而发心神不定,怔忡恍惚。
川芎(一两) 黄 (一两,蜜炙) 当归(一两) 木香(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 茯 神(一两) 麦冬(一两)
上药锉为末,每服七钱,姜三片,水二盏,煎至八分,空心服。
产后血少,怔忡恍惚惊悸,睡不安宁者,益荣汤,或养心汤、宁志丸。产后心恍惚者,茯苓 散。
\x益荣汤\x 当归(钱半) 黄 (一钱,炙) 远志(一钱) 枣仁(一钱,炒) 柏子仁(一钱,炒) 茯神(
一钱) 人参(一钱) 白芍(八分,炒) 甘草(三分,炒) 紫石英(八分) 姜三片,水煎服 \x养心汤\x 治产后心虚血少,恍惚惊悸不安。
黄 (五钱) 茯神(五钱) 远志肉(五钱) 当归(五钱) 人参(二钱) 半夏曲 川芎(各五 钱) 枣仁(二钱半,炒) 肉桂(二钱半) 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