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16-女科秘旨-第16页

分别。乃要诀耳。) 产后七日外水肿。
<目录>卷八\产后水肿<篇名>健脾利水补中益气汤属性: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茯苓 白芍(各一钱) 陈皮(五分) 木瓜(八分) 紫苏 木通 大腹皮 苍术 浓朴(各四分) 如大便不通。加郁李仁。麻仁。(各一钱) 寒邪湿热气伤表 无汗。肿。宜补气血方中。加姜皮。半夏。紫苏。以表汗。 产后风湿。客伤脾经。气血凝 滞。以致面目虚浮。四肢肿胀气喘。宜服五皮饮。
<目录>卷八<篇名>产后怔忡惊悸属性:此由产中忧惊劳倦。去血过多。则心中躁动不宁。谓之怔忡。若惕惕然而惊。中心怯怯。如 人将捕之之状。谓之惊悸。治此二症。惟调和脾胃。补养心血。使志定气宁。气舒心安而病 愈矣。然在分娩后。血块未消。宜服生化汤。且大补以行血块。血旺则怔定惊平。不必加定 志安神之药。如块痛消止后。患此症。宜服下方。
<目录>卷八\产后怔忡惊悸<篇名>加减养荣汤属性:川芎 当归(各二钱) 茯神 枣仁 人参 麦冬 远志肉 黄 白术(各一钱) 元眼肉( 八个) 陈皮 炙草(各四分) 如虚烦。加竹茹(一团) 痰加竹沥。姜汁。
产后心血不宁。惊悸不安。
<目录>卷八\产后怔忡惊悸<篇名>养心汤属性:黄 麦冬 枣仁 柏子仁(各一钱) 茯神 川芎 远志肉(各八分) 当归(二钱) 五味( 十粒) 人参(一钱五分) 炙草(四分) 姜(二片) 煎服。兼服安神丸。
<目录>卷八\产后怔忡惊悸<篇名>安神丸属性:黄连(酒炒) 生地 归身(各三钱) 炙草(五分) 为末。蒸饼糊丸。如绿豆大。朱砂(二钱) 为衣。每服四十丸。
<目录>卷八<篇名>产后骨蒸属性:产后骨蒸。先用清骨散作汤药服。后以保真丸作汤药服。
<目录>卷八\产后骨蒸<篇名>清骨散属性:柴胡 前胡 黄连 乌梅(去核各二钱) 猪脊髓(一条) 猪苦胆(一个) 韭菜白(十根各寸 上药四味为末。将髓胆韭同捣成泥。入童便一盏。熬稀糊入药末。捣为丸。如绿豆大。名清 骨丸。每服三四十丸。清汤下。如上膈热多食后服。凡男女骨蒸。俱可服。惟上症须作汤药服 。效更速耳。
<目录>卷八\产后骨蒸<篇名>保真丸属性:黄 川芎 地骨皮(各六分) 人参 白术 当归 天冬 麦冬 白芍 枸杞 知母 生地 (各二钱) 茯苓 黄柏(炒各八分) 甘草(五分) 五味(十粒) 此丸方。上症加枣(三个)作 煎药服。
骨蒸劳热。服清骨散作汤药。不应。再服下方。
<目录>卷八\产后骨蒸<篇名>加味大造丸属性:人参 当归 山药 枸杞(各一两) 麦冬 石斛(酒蒸各八钱) 银柴胡(六分) 生地(二两) 胡黄连(五钱) 黄柏(酒炒七钱) 另将门冬。地黄。先捣如泥。加紫河车(一具) 如系蒸 熟者亦另捣。然后入诸药末。和匀。捣匀为丸。若焙干河车则为末入药。捣匀蜜丸。
<目录>卷八<篇名>产后心痛属性:产后心痛。即胃脘疼。以胃脘在心之下。因伤寒气及冷物而作痛。且气近于心。故俗呼为心 痛。殊不知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行气。统驭脏腑。血气盛则泰然安。血不足则怔忡。惊悸。
而不安。心岂可痛乎。若真心痛。手足青黑色。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昔已论之详矣。治法 当散胃中之寒气。消胃中之冷物。必用生化汤为主。而以散寒消食佐之。无有不安。若绵绵 而痛。可按而止。又无块痛在腹。则当论虚而加补也。其产后心痛腹痛二症。因寒食与气上 攻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二症治法。大约相同。均当用生化汤加肉桂。吴茱萸等热 药。以温散之可也。
(〔吴按〕心者君主之官。痛则无救。凡俗名心痛。皆胃脘气痛也。妇女最多。甚至呕逆 发厥。用胡索。五灵脂。丹参。当归。名加味拈痛散。屡效。) <目录>卷八\产后心痛<篇名>加减生化汤属性: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炙姜(五分) 肉桂 吴茱萸 砂仁(各八分) 如伤食作痛。可照 上伤食症条加减。下腹痛亦仿此。
<目录>卷八<篇名>产后腹痛属性:凡产后腹痛。先问血块有无。若无块痛。因遇风冷。乘虚入腹作痛。宜服加味生化汤。若有 血块痛。只服生化汤调元胡索末(一钱) 块痛消止。产后遇风寒。乘虚入腹作痛。
<目录>卷八\产后腹痛<篇名>加味生化汤属性: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甘草 炙姜(各四分) 桂枝(七分痛止减去) 防风(七分) 吴 茱萸(六分) 白豆蔻(五分) 如服之块未消。再煎一服。送失笑散(一钱) <目录>卷八<篇名>产后小腹痛属性:产后虚中感寒饮冷。寒气下攻。则小腹作痛。又有血块作痛者。亦有产后血虚。脐下痛者。
并宜加减生化汤治之。
<目录>卷八\产后小腹痛<篇名>加减生化汤属性:川芎(二钱) 当归(三钱) 干姜 甘草(各四分) 桃仁(十粒) 有血块痛。本汤送元胡索散 (一钱) 亦治寒气痛。无血块痛。但小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