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六\产后呕不纳谷<篇名>调中和胃汤属性:人参 白术 当归 扁豆(各一钱) 茯苓(二钱) 甘草 陈皮 干姜(各四分) 山药(一钱 五分) 煎服。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伤食服消食药致满闷属性:产后形体劳倦。虽少食亦运化羁迟。胸腹欠舒。故无嗳酸气味。不可即投消导。纵伤食而嗳 酸。恶心。恶食。饱闷。当于生化汤内佐消导。若血块消尽。宜以参术为主。消导为佐。若 夫因伤诸食。服消食开胃药多。反损胃气。必增虚饱满闷。多不思谷。医者又误认原伤食物未 消。不敢用补助胃气之药。多致不救。予治此症。用长生活命丹。活人多矣。
<目录>卷七\产后伤食服消食药致满闷<篇名>长生活命丹属性:人参(三四钱) 水煎。调锅底饭焦末服。
(〔吴按〕锅底饭焦即俗名锅粑。)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类外感属性:产后发热。恶寒。头痛。毋认为伤寒太阳症。发热头痛。乍寒乍冷。或兼腹痛。毋认为少 阳症。
皆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而类外感。切不可用麻黄柴胡等发汗。重亡阴血。即明知虚中真 感风寒。口伤冷物。若用药能调和营卫。诸症自退矣。
<目录>卷七\产后类外感<篇名>加味生化汤属性:当归(四钱) 川芎(二钱) 姜皮(四分) 桃仁(十粒) 枣(二枚) 煎温服。速服二帖。若诸 症未退。加羌活。防风。(各四分) 服之后。病又不减。加连根葱(四根) 如呕吐。加藿香 (三分) 姜(一片)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服消耗药增满闷积久成胀属性:凡产妇素弱。临产又劳。气血不足。胸膈不舒。胃虽纳谷。脾难转舒。若产后即服生化汤 满。其产后或中满膨胀者。大率因伤食而误用消导。因气郁而误用 顺散。又因多食冷物而停恶露。又因血虚大便燥结误下而愈胀。殊不知产后血气两虚。血块 消后。盒饭大补气血。以补中虚。治者但知伤食当消。气郁当顺。恶露当攻。便秘当下。投 药一帖不效。又投一帖。病者医者。不知新产妇服消耗药多。满闷益增。气不升降。温热 助邪。积郁之久。遂成膨胀。医工以为尽技。病家咎于时气。又有喜食橘饼、橙丁。中满助 成。岂知消导佐于补中汤。则脾强而所伤之物自消。则气亦散。助泻兼行。大便自通。而恶 露即行矣。每见误用消导、耗气、攻下之药。以致绝谷食久者。用长生活命丹而更生者。百 试百验。又误用而致膨胀者。仍用大补益气之剂。而不至夭折者。十救八九。治者毋以予言 为过。予盖先用人参送锅焦粉。试引加之。以救绝谷。再遵丹溪医案。以救绝谷。产后中气 不足中满。或嗳气虚饱。及误用耗气顺气药。致膨胀危症。
<目录>卷七\产后服消耗药增满闷积久成胀<篇名>救误益气汤属性:人参(二钱虚加二钱) 白术(三钱) 白芍 神曲(炒各一钱) 大腹皮(洗) 陈皮(各四分) 五分) 甘草(三分) 川芎(七分) 如腹胁痛。或块痛。加砂仁(五 分) 腹大痛加吴茱萸(一钱) 产后大便不通。误服大黄等药。致成膨胀。或腹中痛块不止。
<目录>卷七\产后服消耗药增满闷积久成胀<篇名>养生化滞汤属性:川芎 人参 茯苓 酒芍(各一钱) 当归(四钱) 陈皮(四分) 甘草 香附(各三分) 桃仁 苁蓉(酒洗去甲一钱五分) 如胀甚。加人参(二三钱) 如血块痛。
将药送三消丸。以上三方。大率相同。可通用。俱遵丹溪方加减。屡治屡验。然治误服大黄 。必须服归参。至半斤以上。大便方通。肿胀渐消也。
<目录>卷七\产后服消耗药增满闷积久成胀<篇名>丹溪三消丸属性:(治妇人死血。食积。痰饮等症。) 黄连(一两五钱。内一两用吴茱萸四钱。煎汁炒干。五钱用益智仁炒黄色。净用黄连。) (〔吴按〕净用者。去同炒之药也。) 萝卜子(一两五钱炒) 川芎 山栀(炒) 青皮 山棱(醋炙) 莪术(醋炙各五钱) 桃 仁(去皮尖十粒) 香附(童便浸炒一两) 楂肉(一两) 为末。和匀。蒸饼为丸。用上煎药送。每 服五六十丸。
<目录>卷七<篇名>产后感风寒嗽鼻塞声重恶寒属性:产后七日内外。感风寒嗽。鼻塞声重。恶寒。宜服生化汤。加杏仁。桔梗。如有痰加花粉。
勿用麻黄。以动汗。如嗽而血块不痛。用小柴胡汤。若患火嗽而声重。痰少。面赤。毋用凉 药 。大凡产妇有火并痰嗽。必调理产过半月后。方可用寒凉之剂。若半月前。还当重产。丹溪 云产后不可发表。盖因其虚也。产后七日内外。感风寒嗽。鼻塞声重。
<目录>卷七\产后感风寒嗽鼻塞声重恶寒<篇名>加味生化汤属性:川芎(一钱) 当归(二钱五分) 桃仁(十粒) 甘草 桔梗(各四分) 知母(八分) 有痰加花 粉。姜煎服。虚弱有汗嗽。加人参(一二钱) 产后半月内外。患嗽。有声痰少。
<目录>卷七\产后感风寒嗽鼻塞声重恶寒<篇名>加味生化汤属性:川芎 当归 白芍(各三钱) 诃子皮 栝蒌仁 知母(各一钱) 甘草 兜铃 桔梗(各四分) 款冬花(六分) 姜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