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0-女科要旨-第11页

症,即是安胎法。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去皮尖)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研末,炼蜜糊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瘥,加至三丸。
歌曰∶症痼未除恐害胎,(胎动手脐下,为欲落;动于脐上,是每月凑集之血;症痼之气妨害之,而下漏也。)胎安 症去悟新栽,桂苓丹芍桃同等,气血阴阳本末该。
(次孙心兰禀)按∶桂枝、芍药,一阳一阴;茯苓、丹皮,一气一血;合之桃仁,逐旧而不伤新;为丸缓服,所以 为佳。
\x附子汤\x(方见《伤寒论》。)
\x胶艾汤\x 《金匮》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
胶艾汤主之。
干地黄(六两) 川芎 阿胶 甘草(各二两) 艾叶 当归(各三两) 芍药(四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歌曰∶妊娠腹痛阻胎胞,(名曰胞阻,以胞中之气血虚寒,而阻其化育也。)二两芎 草与胶,归艾各三芍四两,地 黄六两去枝梢。
(次男元犀)按∶芎、归、芍、地,补血之药也。然血不自生,生于阳明之水谷,故以甘草补之;阿胶滋血海,为 胎产百病之要药;艾叶暖子宫,为调经安胎之专品;合之为厥阴、少阴、阳明及冲、任兼治之神剂也。后人去甘草、阿 胶、艾叶,名为四物汤,则板实而不灵矣。此解与本论中所解互异,学人当与所以异处而悟其所以同,则知圣方如神龙 变化,不可方物也。
\x当归芍药散\x 当归 川芍(各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泽泻(半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歌曰∶妊娠 痛势绵绵,(不若寒热之绞痛,血气之刺痛之。)三两芎归润且宣,芍药一斤泽减半,术苓四两妙盘旋。
(次男元犀)按∶怀妊腹痛,多属血虚,而血生于中气,中者,土也,土燥不生物,故以归、芎、芍滋之;土湿亦 不生物,故以苓、术、泽泻渗之;燥湿得宜,则中气治而血自生,其痛自止。
\x当归贝母苦参丸\x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歌曰∶饮食如常小水难,妊娠郁热液因干,苦参四两同归贝,饮服三丸至十丸。(男子加滑石五钱。)
(次男元犀)按∶苦参、当归,补心血而清心火;贝母开肺郁而泻肺火。然心火不降,则小便短涩;肺气不行于膀 胱,则水道不通;此方为下病上取之法也。况贝母主淋漓邪气,《神农本草》有明文哉!
\x当归散\x 当归 黄芩 芍药 川芎(各一斤) 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歌曰∶万物原来自土生,(妊娠常服之剂,当以补脾阴为主。)土中涵湿遂生生,不穷。一斤芎芍归滋血,(血为湿化,
胎尤赖之。)八两术一斤芩(术本脾药,今作血药而入脾土,则土得湿气而生物,又有黄芩之苦寒,清脾以主之,肺气利 则血不滞,所以生物不息。)大化成。
\x白术散\x 白术 川芎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三钱匕,日三服,夜一服。
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 。心烦、吐、痛、不能饮食,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 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歌曰∶胎由土载木之功,血养相资妙有穷,(土以载之,血以养之。)阴气上凌椒摄下,(胎忌阴气上逆,蜀椒具纯阳 之性,阳以阴为家,故能使上焦之热而下降。)蛎潜龙性得真铨。(牡蛎水气所结,味咸性寒,寒以制热燎原,咸以导龙 入海。)此方旧本三物各三分,牡蛎阙之。徐灵胎云∶“原本无分两。”
加减歌曰∶苦痛芍药加最美;心下毒痛倚芎是;吐痛不食心又烦,加夏廿枚一细使,醋浆水须服后吞,若还不呕药 可止;不解(者以)小麦煮汁尝,以后渴者大麦(粥)喜;既愈常服勿轻抛,壶中阴阳大 理。
程云来云∶以大麦粥能调中补脾,故服之勿置,非指上药可常服也。此解亦超。方义已详歌中,不再释。
\x新定所以载丸\x 治胎气不安不长,妇人半产,或三月或五月按期不移者,必终身不能大产,惟此丸可以治之。
白术(一斤,去皮,放糯米上蒸半炷香久,勿泄气,晒干研为末) 人参(八两,焙为末) 桑寄生(六两,以自 收者为真,不见铜铁,为末) 云茯苓(六两,生研为末) 川杜仲(八两,炒去丝,为末)
以大枣一斤擘开,以长流水熬汁迭丸,如梧桐子大,晒干退火气,密贮勿令泄气。每早晚各三钱,以米汤送下。
按∶白术为补土之正药,土为万物之母而载万物,故本方取之为君。茯苓感苍松之气而生,苗不出土,独得土气之 全 而暗长;桑寄生感桑精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