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1-女科证治准绳-第82页

达之,达是通达之义。夫木性上 升者也,既郁则不升,故用柴胡升发胆肝之清气,使冲开其郁结以复其常。又曰∶过者 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补肺制肝,正谓此也。又曰∶泄其肝者,缓其中,以甘草 缓中为佐。又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以白芍药于脾中泻木为臣,病久生郁,郁久则 生涎,以贝母、陈皮、枳实开郁逐涎为裨使,然后金得其正,木得其平,土得其安,由是 病去而愈速。前方用山栀、黄连之类,皆降下之药,火势正炽,岂区区寒凉所能抑哉。故 经曰∶轻者正治,重则从其性而升之。但凡治病,要当识得此意。
\x益智子散\x 治妇人脾胃久虚气弱,多欲呕吐,全不下食,四肢无力。
益智(一两) 附子(炮) 缩砂仁 丁香 浓朴 黄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川芎 良 姜藿香叶 当归(各七钱半) 人参 桂心(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无时温服。
\x丁香散\x 治妇人脏腑虚冷,脾胃气弱,食则呕吐,水谷不消。
丁香 白术 缩砂仁 草果仁 橘皮(各七钱半) 当归 白豆蔻 藿香叶 神曲 诃子皮 甘草(各半两) 人参(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煎姜枣汤调下。
\x竹茹汤\x 治胃热呕吐。
干葛(三两)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一半,取七钱半)
甘草(七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竹茹鸡蛋大,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许学士云∶胃热者手足心热。政和中,一宗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后忽呕吐,药 与饮食俱不下。医者皆用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后饮热留胃 脘,孙兆竹茹汤正相当尔。亟治药与之,实时愈。
\x良方槐花散\x 皂荚 白矾 槐花(炒,令黄黑色)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白汤调下二钱。
\x许仁则半夏丸\x 疗积冷在胃,呕逆不下食方。
半夏(一升,真熊州者,洗去滑) 小麦曲(一升)
上捣半夏为散,以水搜面,丸如弹子大,以水煮令面熟,则是药成。初吞四五丸,日 二服,稍加至十四五丸,旋煮旋服,比觉病减,欲更合服亦佳。忌羊肉、饧。
又根据前半夏丸,虽觉渐损,然病根不除,欲多合前丸,又虑药毒不可久服,欲不服又 恐病滋蔓,宜合人参七味丸服之。
\x人参七味丸\x 人参 白术(各五两) 浓朴(炙) 细辛(各四两) 生姜(八两,末) 橘皮(三两)
桂心(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饮下十丸,渐加至二十丸,与半夏丸间服亦可。忌 桃、李、雀肉、生葱、生菜。
《补遗》治男子妇人一切呕吐。五苓散内除桂,加半夏末如桂分两,每服一钱,以生 姜自然汁调搜和如面,候半时久,再以白沸汤一小盏,调开温服。(五苓散方,见伤寒准绳渴 门。)
\x青金丹\x 治一切呕吐不已。
硫黄(二钱) 水银(一钱)
入铫内慢火熬化,以木篦子拨炒成砂,再入乳钵研黑不见星,以姜汁糊丸如绿豆大,每 服二三十丸,米饮下。
\x人参安胃散\x 治脾胃虚热,呕吐泄泻,或饮食不入。
人参(一钱) 黄 (炒,二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药(七分) 白茯苓(四分)
陈皮(三分) 黄连(炒,二分)
上水煎服。
<目录>卷之三\杂证门下<篇名>霍乱属性:\x〔大〕\x呕吐而利者,名霍乱也。原疾之由,皆因肠胃虚冷,饮食过度,触冒风冷,使 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致令挥霍变乱也。或先心痛而吐者,或先腹痛而利者,或吐利俱 作者,或头痛身体壮热而脉浮洪者,或阳气暴绝而手足逆冷,而脉息微绝者。治之当分 阴阳,察其虚实,辨其冷热,观其脉息。热者凉之,冷者温之,以平为期。《百问》云∶ 凡霍乱吐利,热多而渴者,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吐利已,汗出而厥,四肢 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夏月间中暑霍乱,大烦渴,四肢逆冷,冷 汗出,脚转筋者,香薷散浓煎沉冷服即效。(凡霍乱之脉,得浮洪者易治,微迟者并短气者难治。)
\x〔薛〕\x贾元良先生云∶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胞络之 经,其证头疼口干,面垢自汗,倦怠少气,或背寒恶热,甚者迷闷不省,或霍乱吐利,呕 痰腹痛,或下血发黄生 等证。治法∶清心火,利小便为主。若自汗热甚,用白虎汤。若 头疼恶寒,用十味香薷散。泄泻烦渴,饮水吐逆,用五苓散。热甚烦渴,用益元散清之。
若表解里热甚者,用黄连解毒汤。脉微下利,作渴喜温,或厥冷不省人事,宜竹叶石膏汤 加熟附半枚冷冻饮料;次以来复丹、五苓散治之。故东垣云∶脾胃虚弱,遇夏月淫雨,身重短 气,甚则四肢痿软,脚欹眼黑,当滋肺气以补水之源,是以五月常服五味子、人参、麦 门冬之剂,为热伤元气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