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精血篇第二属性:(齐·光禄大夫褚澄遗书)
饮食五味,养髓、骨、肉、血、肌肤、毛发。男子为阳,阳中必有阴,阴中之数八,故 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 七而阴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方其升也,智虑开明,齿牙更始,发黄者黑,筋弱者强 。暨其溢也,凡充身体、手足、耳目之余,虽针芥之历,无有不下。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 精血尝于父母之身,无所不历也。是以父一肢废,则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一目亏,则子一目 不肖其母。然雌鸟、牝兽无天癸而成胎,何也?鸟兽精血往来尾间也。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 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小 便道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欲大小便,愈便则愈疼。女人天 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 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之肿,或虽合而难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
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目录>卷之一\调经门<篇名>《产宝方》序论第三属性:大率治病,先论其所主。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调护。
然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宣行,其神自清。所谓血室,不蓄则气和;血凝结,则水火相刑。
月水如期,谓之月信。不然血凝成孕,此乃调燮之常。其血不来,则因风热伤于经血,故血 不通。或外感风寒,内受邪热,脾胃虚弱,不能饮食。食既不充,荣卫抑遏,肌肤黄燥,面 无光泽,时发寒热,腹胀作痛,难于子息。子藏冷热,久而劳损,必挟带下,便多淋沥,忽 致崩漏。经云∶腹中如块,忽聚忽散,其病乃症;血涸不流而搏,腹胀,时作寒热,此乃成 瘕。或先后爽期,虽通而或多或寡,究病之源,盖本于此。
<目录>卷之一\调经门<篇名>王子亨方论第四属性:论曰∶经者常候,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其来必以月,太过不及,皆为 不调。过于阳则前期而来,过于阴则后时而至。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亦由 阴阳衰盛,寒热为邪,详说于下。
<目录>卷之一\调经门<篇名>月水不调方论第五属性:夫妇人月水不调者,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之气乘也。若风冷之气客于胞内,伤于冲 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络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手少 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为表里,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然则月水是经络之余,若冷热调和,
则冲脉、任脉气盛,太阳、少阴所生之血宣流根据时而下。若寒温乖适,经脉则虚。若有风冷 ,虚则乘之,邪搏于血,或寒或温,寒则血结,温则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故为不调也。
<目录>卷之一\调经门<篇名>月水不调方论第五属性:(出《本事方》) 治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 为经病。不曾说是阴胜阳、是阳胜阴,所以服药少得有效。盖阴气胜阳,则胞寒气冷,血不 营运。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胜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 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知阴阳,谓其气血,使不相胜,以平为福。
紫石英 禹余粮 人参 龙骨 川乌 官桂 桑寄生 杜仲 五味子 远志 泽泻 当 归石斛 苁蓉 干姜(各一两) 川椒 牡蛎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饮吞下。《指迷方》同。
<目录>卷之一\调经门<篇名>月水不调方论第五属性:治冲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后,或崩漏不止,赤白带下,小腹急痛。每至经脉行时 头眩,饮食减少,气满心忪,肌肤不泽,悉皆主之。(出张氏方)
吴茱萸(半两) 麦门冬 干姜 白茯苓 牡丹皮 南木香 苦梗(各三钱) 甘草(三 钱半) 当归(半两) 北细辛(一钱半) 防风 官桂(各一分) 半夏(七钱)
上 咀,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治妇人、室女经脉不调,脐腹冷痛,恶心,腹常胀满,至晚则增。宜服小乌沉汤,吞下 艾煎丸。(见《和剂局方》)
<目录>卷之一\调经门<篇名>月水不调方论第五属性:治血脏久冷,月水不调,脐腹刺痛。(出《专治妇人方》)
川姜黄(成片子者,四两) 蓬莪术 红花 桂心 川芎(各一两) 延胡索 牡丹皮 当 归(各二两) 白芍药(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盏。酒半盏,煎至七分,热服。
桃仁散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淋沥不断,断后复来,状如泻水,四体虚翕,不能饮食,
腹中坚痛,不可行动。月水或前或后,或经月不来,举体沉重,唯欲眠睡,多思酸物。
桃仁 粉草 半夏(各一两) 赤芍药 生地黄(各三两) 泽兰叶 川牛膝 当归 桂心 牡 丹皮 人参 蒲黄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