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2-妇人大全良方-第45页

(各二两) 肥皂荚(五挺,锉) 生姜(三两)
上以水五升,一同煮令水尽,去皂荚、生姜;只用半夏、南星,焙干为末,以酒煮面 糊,丸如梧桐子大。生姜薄荷汤下七丸。
<目录>卷之六\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篇名>柴胡半夏汤属性:治痰热头痛,利膈、除烦闷,手足烦热,荣卫不调,肢节拘倦,身体疼痛,嗜卧少力,
饮食无味。兼治五嗽、痰癖。
柴胡(八两) 半夏(三两半) 人参(去芦) 甘草 黄芩 麦门冬(各三两) 白 术(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服。
<目录>卷之六\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篇名>金沸草散属性: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
荆芥穗(四两) 半夏 甘草 北细辛(各一两) 赤茯苓(二两) 前胡 旋复花(各 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六分,热服。未知再服。(《局 方》有麻黄、赤芍药,无细辛、茯苓)
<目录>卷之六\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篇名>瓜蒂散属性:疗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 中有痰也。当吐之,宜服此。
瓜蒂(炒黄) 赤小豆(各半两)
上为细末,取一钱匕,豉一合,汤七合,先渍之,须臾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 、顿服。不吐,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之。(脉微,大忌令人吐)
<目录>卷之六\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篇名>大半夏汤属性:治痰饮及脾胃不和。
半夏 白茯苓 生姜(各一分)
上 咀,作一服。每遇膈间有寒痰,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临卧温呷。如有热痰 ,加炙甘草一分。如脾胃不和,去甘草,加陈橘皮一分同煎。此即二陈汤加减得理。
<目录>卷之六\妇人风痰方论第十五<篇名>四七汤属性: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 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 节,呕逆恶心,并宜服之。妇人情性执着,不能宽解,多被七气所伤,遂致气填胸臆,或如 梅核上塞咽喉,甚者满闷欲绝,产妇尤多此证,宜服此剂,间以香附子药久服取效。切不可 谓紫苏耗气,且谓新产气血俱虚不肯多服。用之效验,不可具述。
紫苏叶(二两)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五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无时候。若因 思忧过当,小便白浊,用此药吞青州白丸子极妙。
<目录>卷之六<篇名>妇人心胸嘈杂方论第十六属性:夫心胸嘈杂,妇人多有此证。原疾之由,多是痰也。皆血、液、泪、汗变成。或云是血 嘈。今人多用猪余血炒而食之则愈。详其此理,是以血导血归源尔。恰如以盐梅下涎之义,
不若用许学士旋复花汤。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肠鸣,多唾,口中清水自出 ,胁肋急胀满痛,不欲食,此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迟弦细,是其证也。
<目录>卷之六\妇人心胸嘈杂方论第十六<篇名>旋复花汤方属性:旋复花 北细辛 橘红 桂心 人参 甘草 苦梗 白芍药 半夏(各半两) 赤茯苓 (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局方》治恶阻,半夏茯苓汤主亦妙。(见恶阻论中)
<目录>卷之七<篇名>妇人呕吐方论第一属性:夫妇人呕吐者,由脾胃有邪冷,谷气不理所为也。胃为水谷之海,其气不调而有风冷乘 之,冷搏于胃,胃气逆则令呕吐也。愚详曰∶夫呕吐之疾,非特脾胃虚冷而呕吐也。亦有胃 热而呕者;亦有胃中冷、胃口热而吐者;亦有痰盛而呕者;亦有血弱而呕者。经云∶无阴则 呕是也。不可以一概用药。
如胃冷而呕吐,宜用《局方》人参丁香散、理中丸,及许仁则半夏丸、人参七味丸。
如胃热而呕吐者,宜用小柴胡汤、芦根汤、竹茹汤、槐花散。
如胃中冷、胃口热而呕吐者,宜用《局方》藿香正气散,生姜枣子煎,沉冷服即止。
如痰盛呕吐者,宜《局方》半夏茯苓汤、二陈汤。
如恶阻,兼服茯苓丸。(自有专门,见十二卷第二论)
如血不归源而呕吐者,宜用十全大补汤加陈皮、半夏、藿香、姜、枣煎服。
或有香港脚而呕者,自有专门,不敢滥及。
<目录>卷之七\妇人呕吐方论第一<篇名>益智子散属性:治妇人脾胃久虚,气弱,多欲呕吐,全不下食,四肢无力。
益智(一两) 附子(炮) 缩砂仁 丁香 浓朴 黄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川芎 良 姜藿香叶 当归(各三分) 人参 桂心(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无时温服。
治妇人脏腑虚冷,脾胃气弱,食则呕吐,水谷不消。丁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