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三枣二 食前服。
\x胃关煎\x 治产后肾气虚寒。泻利腹痛。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炙草(一二钱) 山药 白扁豆(炒各二钱) 炒焦干姜(一二三钱) 泡吴萸(五七分)
白术(一二三钱)
食远温服。
\x排气饮\x 治产后气逆食滞。胀痛等症。
陈皮 藿香 枳壳(各钱半) 浓朴(一钱) 泽泻 乌药 香附(各二钱) 木香(七分至一钱)
热服。
\x大和中饮\x 治同上。
陈皮(一二钱) 山栀 麦芽(各二钱) 枳实(一钱) 砂仁(五分) 浓朴 泽泻(各钱半)
食远温服。
\x大岩蜜汤\x 治素有宿寒。因产大虚。寒搏于血。血凝不散。上冲心之络脉。故作心痛。
酒当归 熟地 吴萸(炒) 白芍(炒) 干姜(炒) 独活 桂心 小草(各一钱) 细辛 甘草(各五分)
一方熟地换生地。
\x紫金丹\x 治产后冲胀。胸中有物。状如噎气。
代赭石 磋砺石 等分。醋糊丸。每二三十丸。酒下。胸中痛。当归汤下。久服。治血癖。
\x又方\x 治同上。
代赭石(一两) 桃仁(泥炒三钱) 大黄(五钱)
薄荷汤打糊丸。
\x七圣丸\x 治产后风气壅盛。面目四肢浮肿。涕唾稠粘。咽干口燥。心胁胀满。大便秘。小便赤。睡卧不宁。
酒蒸大黄 川芎 桂心 槟榔 木香(各五钱) 郁李仁 羌活(各一钱)
蜜丸。每十五丸。食后汤下。山岚瘴地。最宜服。量虚实加减。如浮肿。又头痛昏冒。加川芎、羌活。谓风多也。
如只浮肿。但用本方。
\x通瘀饮\x 治产后恶露不通。心慌昏沉。寒热交攻者。
归尾 大黄(各三钱) 白术 木通(各一钱) 红花(五分) 桃仁泥(三十粒)
水一碗。酒一小盏。煎三沸。入桃仁再煎一沸。温服。
\x牛角腮丸\x 治恶血不绝。崩血不可禁。腹中绞痛。气息急。
发灰(一两) 阿胶(二两) 代赭石 干姜(三两) 生地(四两) 马蹄壳(烧一个) 牛角腮(酥炙五两)
蜜丸。
\x加味四物汤\x 治产后血崩如豆汁。紫黑过多者。
四物汤加 蒲黄 阿胶 蓟根 白芷 \x加味四物汤\x 治产后月余。经血淋沥不止。此陷下者必举之也。
四物汤加 升麻 白芷(各一钱) 血余灰另入五分 \x千金方\x 治恶血不尽。或经月及半年者。
升麻(三两) 清酒(五升)
煮取二升。分二服。
\x没药丸\x 治恶露方行。而忽然断绝。骤作寒热。腹脐百脉皆痛如锥刺非常。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 壅遏。血蓄经络。
当归(一两) 白芍 桂心(各五钱) 桃仁(炒) 没药(研各二钱半) 虻虫(去翅足炒) 水蛭(炒焦各二 十枚)
醋糊丸。梧子大。淡醋汤下三丸。
\x产后调理方\x 产后服此。永无疾病。
香附(一斤醋童便各浸三日将艾叶同煮干取出打为饼晒干为细末) 归身(酒炒) 熟地(各四两) 川芎(三两)
酒糊丸。汤下。
\x产后主方\x 治同上。
当归 白术 丹皮(各一钱) 益母草(三钱) 川芎(八分) 红花(七分) 陈皮(五分) 甘草(三分)
有瘀腹痛。加延胡索八分。痛甚。加肉桂三分、楂炭一钱。身热汗出。加黄 一钱。但身热。加茯苓三钱。汗出神 虚。加人参一钱。心虚胆怯。加远志、枣仁各一钱。腰痛。加牛膝、杜仲、川断各一钱。风寒发热。及停食恶心。或泄 泻减食。宜另斟酌。
\x断产方\x(附) 神效。不伤人。
四物汤各五钱加芸苔子二钱 经行后。空心温服。
\x又方\x 治同上。
蚕子故纸。方圆一尺。烧为末。经后酒服。终身不孕。
<目录>卷五<篇名>带下属性:带下之因有四。一因气虚。脾精不能上升而下陷也。一因胃中湿热及痰。流注于带脉。溢于膀胱。故下浊液也。一 因伤于五脏。故下五色之带也。一因风寒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下也。然有赤白之分者何也。赤者属血属热。
热入小肠而成。若实热郁结。则为赤白兼下。白者属气属寒。寒入大肠而成。因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亦有 湿痰流注下焦。或肝肾阴淫之湿。或缘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色欲太甚。肾精亏损之故。或产多之妇。伤血伤 液。皆能成带下之疾。宜概用莲须、杜仲、续断之辈。大抵属痰与热者居多。以湿热下注而化痰也。宜投止涩升提之品。
寒者十无一二。宜投鹿角胶温涩之品。然总要健脾燥湿。升提胃气。佐以补涩。如茯苓、白术、柴胡、川芎之类。总之 妇人多郁。郁则伤肝。肝伤则脾受克。湿土下陷。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营血。而白物下流。宜开郁补脾。若色如浓泔臭 秽者。湿热甚也。宜二术、芩、柏、半夏、车前。佐以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