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35-济阴纲目-第3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六脉微濡。
棕榈(不拘多少,烧烂,急以盆盖,荫冷存性) 伏龙肝(于灶直下取赤土,炒令烟尽) 屋 梁上悬尘(炒令烟尽,去火毒)
上各等分研匀,入龙脑麝香各少许。每服三钱,温酒或淡醋汤下,患十年者,半月可安 。(火土之性而生燥,燥则足以培土。梁上尘得土气之飞扬而上升,升则土气不陷而湿不生;棕榈为止涩之用;脑、麝 少入,取其能散,然于久病成 悴之人,恐非补剂不可)

马蹄丸
治白带不绝。

白马蹄 禹余粮(各四两) 龙骨(三两) 乌贼鱼骨 白僵蚕 赤石脂(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不止,加至三十丸。(马蹄得干金在下之健体而入肝,僵蚕得 燥金之刚气而制木;余粮、赤石脂以固血之脱;龙骨、乌贼以固气之脱。盖肝主疏泄而藏血,疏泄者气脱,气脱则血 不藏,以金平之,而健其升,以血涩之,而固其气,宜其为治漏之要药也)

固真丸
治白带大下不止,脐腹疼痛,其寒扪之如冰,阴中亦然,目中溜火上壅,视物 无所见,齿皆恶热饮痛,须得黄连末擦之,其痛乃止,惟喜干食,大恶汤饮。

此病皆寒湿乘其胞内,故喜干而恶湿;肝经阴火上溢走于标,故上壅而目中溜火;肾水侵肝 而上溢,故目中 无所见;齿恶热饮者,是少阳阳明经中伏火也。当大泻寒湿,
以丸药治之。故曰寒在下焦,治主宜缓,大忌汤散。以酒制白石脂、白龙骨,以枯其湿,以 炮干姜大辛热泻寒水,以黄柏之大寒为因用,又为向导;故云∶古者虽有重罪,不绝人之后 。又为之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意。又泻齿中恶热饮也,以柴胡为本经之使,以芍药半钱导 之,恐辛热之药太甚,损其肝经,故微泻之;以当归身之辛温,大和其血脉,用药之法备矣 。
白石脂(烧赤水飞,研细焙干) 柴胡(各一钱) 白龙骨(二钱酒煮晒干,水飞为末) 当归 (酒洗,三钱) 干姜(炮,四钱) 黄柏(酒洗) 白芍药(各五分)
上为细末,水煮稀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宿食消尽,煎白沸汤放温送下 ,无令胃中停住,待少时,以早膳压之,是不令热药犯胃。忌生冷硬物,与酒湿面。(服药有法亦有期,读此又得一种 经纬)

一方
治赤白带下,不问远年近日,并皆治之。

龙骨(半两) 舶上硫黄(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空心无灰酒下。(大温下元之寒湿,惟久病虚寒者宜之,若为丸服之更佳,恐其僭上也)

茅花散
治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此方自是血崩药,当入血崩证)

茅花(一握) 棕榈皮(三寸) 嫩荷叶(三张) 甘草节(二寸)
上为细末。空心酒调半匙服。

双白丸
治白带如神。(燥湿渗湿)

锻石(一两) 白茯苓(二两)
上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水下。

白附子丸
有妇经年崩漏不止,诸药不效,脉濡微,此与前伏龙肝散兼服愈。

白附子(四两) 附子(二两) 黄狗骨头(四两,烧灰) (妙在狗骨头灰,盖有温涩之能耳)
上为细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地榆膏
治赤白带下骨立者。(此涩血凉剂,湿热胜而滑脱者宜之。)

地榆(一斤)
用水三升,煎至一半,去渣,再煎如稠饧,绞净,空心服三合,日二服。
【目录】卷之三\赤白带下门【篇名】治白浊白淫属性:
加味四七汤
治妇女小便不顺,甚者阴户疼痛。

半夏(汤洗七次,一两) 浓朴(姜汁制) 赤茯苓 香附子(炒,各半两) 紫苏 甘草(各二钱)
上 咀。分四帖,每服水二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加琥珀末一钱,调服。
然 以半夏为君,则知内外二因,皆能令气郁而生湿生痰也,香附治内,紫苏治外,其 余又兼内外,以佐其成功,然不有琥珀为之通窍燥湿,则亦不能为效也)

锁精丸
治小便白浊,或白带淋沥。

破故纸(炒) 青盐 白茯苓 五味子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或酒下三十丸。

固精丸
治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泔,或如凝脂,或小便无度,腰重等证。

牡蛎( 粉) 桑螵蛸(酒炙) 龙骨 白石脂 白茯苓 五味子 菟丝子(酒蒸焙) 韭子 (炒,各等分)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夫坎者水也,肾主之,而坎中之一阳,乃肾中之真气,气 固则水旺,水旺则气温。气温则下元暖而先天不虚。若白浊久而如泔如脂,或小便无度,皆气脱也。气脱则下焦无 火,而水不温矣,安得水升而火降哉?此方能固脱温气,敛藏真火,诚治虚寒要药。于男子亦宜用)

内金鹿茸丸
治妇人劳伤血脉,胞络受寒,小便白浊,日夜无度,脐腹疼痛,腰膝无力。

鹿茸 黄 鸡内金 肉苁蓉 五味子 龙骨 牡蛎 远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