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一切风药性升,不可用,恐载血上行,
令人发晕,且虑重竭其阳,必至汗脱而死。即佛手散中川芎辛散,能发汗走泄,亦须临时因证审酌用之。
产后阴血既亏,津液自少,况临产劳倦气虚,虚则传化自迟,二肠枯燥,势所必然,久则自复。或 用生化汤养血,兼生津助液亦可。故产后虽二便暂有不甚通利,然于下利等药,必须禁用。非特硝、黄、
五苓难于轻试,即四物汤中生地、芍药,纯阴而伐生气,且作泻而凝血。五苓利水伤阴,愈通之而愈枯 结。若误用而重亡其阴,难免孤阳无辅而走脱矣。故《机要》有云∶胎产之病从厥阴,无犯胃气及上下 二焦,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也。
\x生化汤\x(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目录>卷之下<篇名>新产三审论属性:凡治产后,三审不可缺一也。一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 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审斯三者,以脉参证,以证合脉,脉证相符,
有疾治之即愈。脉证相反,纵无危候必多变端。即如产后恶露,常以弥月为期,然间有六七朝即净者,
又未可以概论也。此虽产母禀质不同,而因胎之所禀亦异,如胎息壮盛,则气血尽归其子,瘀血自少。
胎息孱弱,则气血涵养有余,瘀血必多。亦有产时去多,产后必少;产时去少,产后必多,势使然也。
大抵常产之妇,开阖有权,产后子宫即闭,儿枕随气攻注,碎作小块,续续而下,所以延绵日期。又有 由于艰产过伤子宫,关闸废弛不能收敛,或下血块,大小形色与茄无异,此名儿枕是也,全块顿出,自 无淋沥之患。即有余血尽归溲便,如皂荚汁,少腹略无痛苦,切勿认为产后瘀尚未行,妄行攻下,误人 性命。产后又有似乎儿枕痛者,摸之亦有块,按之亦微拒手,人皆指为儿枕宿血,
此大不然。夫胎胞俱去,血亦岂能独留?盖子宫蓄子既久,忽尔相离,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 伤,必致壅肿,所以亦若有块,而实非真块。肿既未消,所以亦颇拒按。治此者,当安养其脏,不久自 愈。若有瘀服药,生化汤为最,殿胞煎或四神散亦可。若误用苏木、红花、元胡、青皮之属,反损脏气,
必增虚病,慎之慎之。予曾见孕妇产后,少腹旁边以手按之,内有一条形如小黄瓜,斜长而硬,颇似瘀积,
然无痛苦。产妇先以为瘀滞,后以为 瘕,每愁成病。予开导之云∶无痛苦,不拒按,是虚非实,血足 自消,不须疑虑。迟数月,果渐消没也。
\x殿胞煎\x 治产后儿枕疼痛等证如神。
当归(五钱) 川芎(一钱) 茯苓(一钱) 炙草(一钱) 肉桂(五分)
水一钟,煎八分,热服。如脉细而寒或呕者,加干姜炒黄色一钱。如血热多火者,去肉桂,加酒炒 芍药一钱。如脉弱阴虚者,加熟地三钱。如气滞者。加制香附一钱。腰痛,加盐水炒断丝杜仲一二钱。
\x生化汤\x(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x四神散\x(见本卷腹痛门。)
<目录>卷之下<篇名>血块痛论属性:产后血块,是孕成余血之所积也。夫妇人血旺气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行之 有常则曰经。有孕则经水不行,其余血注于胞中以护胎元。一月名胎胚,二月名始膏,三月始成形而名 胎,方受母血之 庇。胎形尚小,虽食母血,而尚有余汁,并前两月之血,积于胞中,日久成块,至 产时当随儿下。或因产妇送儿、送胞,劳倦无力;或调护失宜,腹欠温暖;至血块日久不散,疼痛拒按,
并宜生化汤助血行血,外用热衣暖腹可也。慎勿轻服峻剂,至崩脱不救。
\x生化汤\x(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目录>卷之下<篇名>晕厥论属性:凡产后晕、厥二证,皆由气血并竭,苟非急补,何能挽其将绝之元神,无庸疑议者也。但晕 在临盆,证急犹甚于厥,用药不及,急救法救之。如其人微虚者,则 眼花头眩,或心下满闷,神昏口噤,不知人事,少顷即苏。或因亡血过多,以致虚火乘虚泛上,而神不 清,身无所主。其阴血暴亡,心神失养,心与胞络君相之火,得血则安,亡血则危。火上炽故令人昏冒,
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阴血暴亡,不能镇抚也。经云∶病气不足,宜补不宜泻。瞑目合眼,病悉属 阴,暴去有形之血,则火上炽,均宜频灌生化汤。或从权急救生化汤二三帖,先补血分之亏,则块化血 旺,神清而晕止。大虚者,其证面白、眼闭、口开、手冷、多汗、神昏,六脉微细之甚,是气随血脱 而欲绝,当大剂人参方可回阳。恐势急而补阴不及,须以气药兼之,此阳生阴长之理也。从权急救加参 生化汤,或加参生化汤最效。如制药不及,速用独参汤两许,煎汤急救之,但得下咽即可望生,若少 迟延则无及矣。有人谓产后七日,方可用参,此愚昧讹传,不知始自何人,万不可信。但晕发顷刻,
而急救外治之法,又不可缓,速宜轻轻扶坐,勿令卧倒,或烧红炭沃之以醋,或烧旧漆器,令烟气透入口 鼻即苏。急捏人中,静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