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吴萸煎汤调下一钱匙,如人行五里再服。未应,急投参、附,迟则不救。《尊生》治吃忒 云∶以可异事,或费滋索事,出其不意扣之,令其思维立止。又立羌附汤以治之。冯氏云∶如中气大虚,
下焦阴火上冲而致呃逆者,当用桂、附、干姜之类。
加味理中汤
人参 白术(土炒。各一钱) 干柿蒂(二钱) 丁香 炮姜(各五分) 陈皮 炙草(各八分)
水煎服。有热,去丁香,加竹茹二钱。如虚羸太甚,饮食减少呃逆者,胃绝也,难治。
羌附汤
羌活 制附子 小茴香(各五分) 木香 生姜(各二分五厘) 食盐(一捻)
水煎,热服立愈。
理中汤
(见上卷痢门。)
【目录】卷之下【篇名】腹胀满闷论属性:产后有因败血入于脾胃,腹胀呕吐者,已于呕吐门中论之矣。然妇人因产,脾胃多虚,饮食最易停 滞而生胀闷。若产毕,随服生化汤,消其旧瘀而生其新血,瘀块既消,便大补气血,使脾胃健运,自无 中虚胀满之证。其产后大率因伤食而误用消导,因气郁而误专顺散,或因多食冷物而停滞恶露,或因血 虚大便燥结误下而愈胀。此盖止知伤食当消,气郁当顺,恶露当攻,便结当下,不知消耗愈多,胃气大 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积郁之久兼成膨胀。若再专用攻消,不死不休矣。岂知消导佐于补剂内,则 脾强而所伤之食消气散。逐瘀佐于养血剂中,则恶露自行而大便濡润亦通。再考之《纲目》内云∶饮 食停于脾,六君子汤加浓朴一钱。若饮食伤于胃,宜六君子汤以补之。又云∶大凡停于脾,莫妙节其饮 食,自愈为善。《尊生》亦用加减六君子汤治之。《秘书》立有治胀方,并养生化滞汤二方,治产后胀证,均 未敢专于消导,前人之虑产深矣。《医通》云∶胎前孕妇服安胎药过多,或正产半产后,经一两月恶露 未净,此非败血之比,宜导气行血,若用止、截误矣。又云∶饱闷恶露不行,多因血逆,宜行瘀为主。
如有块上升,饱闷欲吐者,二陈汤加姜、桂、香附、炮楂、蓬术。块不散,积久愈坚,琥珀黑龙丹。予 谓审知饱闷,实因恶露不行所致。若初产,仍宜服生化汤,瘀去而饱闷自开,可无藉乎二陈、炮楂、蓬术,
恐产虚者难当耳。
治胀方
治产后腹胀。
人参(二钱) 白术(土炒) 当归(各三钱) 茯苓(一钱五分) 川芎(七分) 陈皮(四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养生化滞汤
治产后大便不通,误服大黄等药,致成鼓胀。
人参 茯苓 川芎 白芍(炒。各一钱) 当归(四钱) 桃仁(十粒,去皮尖) 肉苁蓉(一钱五 分,酒洗去泥甲) 大腹皮(五分,黑豆水制净) 陈皮(四分) 制香附 炙草(各三分)
水煎服。如胀甚,再加人参二三钱。常治误用大黄多者,服参、归至半斤以上,大便方通,肿胀渐退。
加减六君子汤
治产后腹胀。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 陈皮(六分) 浓朴(八分,制) 砂仁 炮姜(各四 分) 炙草(五分)
水煎服。
生化汤
(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六君子汤
(见上卷诸痛门。)
二陈汤
(见上卷子烦 门。)
琥珀黑龙丹
(见中卷催生门。)
【目录】卷之下【篇名】浮肿论属性:产后手足俱浮,皮肤间光莹色润,乃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也。宜大补为主,补中利水汤治之。
如因寒邪湿气,伤表无汗而肿,前汤加姜皮、半夏、苏叶,或五皮散亦可。又有由败血乘虚停积,而循 经流入四肢,留淫日深,腐坏如水,故令面目四肢浮肿,乍寒乍热。医人不识,误作水气治之,多用导水。
凡治水药极能虚人,产后既虚,药又虚之,是谓重虚,多致夭枉。如产毕随服生化汤,化瘀生新,
自无此败血如水之证。今既失治,宜服小调经散,则血行肿消。密斋用调经汤,又加味五皮汤,使气 血流行,风湿消散,肿自消矣。若水气系肺,失降下之令,其 人必发咳嗽,小便涩少,可立而辨也。如脚肿或肚肿,或成鼓肿,宜济生肾气丸。冯氏云∶产后浮肿,
若寒水侮土,宜养脾肺。若气虚浮肿,宜益脾胃。若水气浮肿,宜补中汤。若兼喘咳而脉沉细无力,此命 门火衰,脾土虚寒也,八味丸主之。腹满者,虚气而非血也,补中汤送八味丸。一以升补清阳,一以敛 纳浊气,升降既得,而胀满自消矣。
补中利水汤
治产后七日外,消肿利水。
人参 白术(土炒。各二钱) 茯苓 白芍(炒。各一钱) 木瓜(八分) 陈皮(五分) 紫 苏木通 制苍术 大腹皮(黑豆水制净) 浓朴(姜汁制,各四分)
水煎服。如壅满,用制半夏、陈皮、制香附监之。虚,加人参。热,加去心麦冬、炒黄芩以清肺金。
大便不通,加郁李仁、麻仁各一钱。
小调经散
治产后浮肿,因败血者。
归身(酒洗) 赤芍 桂心(各一钱) 没药 琥珀(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