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41-胎产指南-第25页

当加补无疑 。若产妇禀浓,产期以及二十余日,可用生化汤,加芩、连、浓朴、芍药,行积之剂,加味 香连丸以治之。
\x加减生化汤\x 治产后七日内外患痢。
川芎(二钱) 当归(二钱) 炙甘草(五分) 桃仁(十二粒) 茯苓(一钱) 陈皮(四分)
木香(二分,磨)
白痢腹痛,加砂仁六分。
\x清血丸\x 治红痢神方,产七日内不可用寒性药也。
\x香连丸\x 香连为主,加莲肉粉各一半,治噤口痢,赤白痢下绞痛,加行积药。
产三四日后,血块散,痢积少,加减用照后开方治法。(方详八卷。)
一、产后久泻,元气下陷,大便不禁,肛门如脱,宜服六君子汤,加木香四分,制肉果 一个,干姜五分。
二、产后泻痢黄色,乃脾气久虚,宜服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四分,肉果一个(制)。
三、产后伤面食泻痢,宜服加参生化汤,加神曲、麦芽。
四、产后伤肉食泻痢,宜服加参生化汤,加山楂、砂仁。
五、产后胃口虚弱,患痢泻,完谷不化,当温助胃气,宜服六君子丸,加木香、制肉果 一个。
六、产后肝脾二气俱虚,泻痢,四肢浮肿,宜服六君子汤加陈皮。
七、产后泻无后重,但日久不止,宜服六君子汤,加肉果、木香。
八、产后赤白痢,脐下气痛,用当归、浓朴、黄连、肉果、甘草。
九、产后痢久,白痢不止,属血虚。宜服四君子汤,加荆芥、人参。
十、产后痢,羸困,心腹绞痛,宜服薤白、石榴皮、当归、黄连、地榆。痢腹痛不止,
用温汤蘸熨,暖腹则缓。
<目录>卷七(上)\产后论解三十二症医方<篇名>十九、产后霍乱属性:产后霍乱,由劳伤气血,脏腑虚损,不能运化食物;及感风冷所致,阴阳升降不顺,清 浊乱于肠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上吐下痢,名曰霍乱也。
\x生化六和汤\x 治产后块痛未除,又患霍乱。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干姜(四分) 炙甘(四分) 砂仁(六分) 陈皮(四分) 藿香 (四分) 茯苓(八分)
姜引。
\x附子方\x 治产后吐痢霍乱,手足逆冷,问无块痛,服此方。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陈皮(四分) 干姜(四分) 丁香(四分) 甘草(四分) 人参 (一钱) 附子(五分)
研细末,粥饮调下二钱。
\x温中散\x 治产后霍乱,吐痢不止,无血块痛可服。
人参 白术 当归 浓朴 干姜 茯苓 草豆蔻 姜引。
产后七日外,患霍乱,用六君子汤亦可治之。
<目录>卷七(上)\产后论解三十二症医方<篇名>二十、产后呕逆不食属性:人之胃腑,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生气血,荣润肠腑。产后劳伤脏腑,寒邪易乘入 于肠胃,则呕吐气逆而不下食也。(如脉弦滑多于伤食而呕,宜与伤食条参看。)
\x加减生化汤\x 治产后呕吐不食。
川芎(一钱二分) 当归(三钱) 干姜(四分) 炙甘(四分) 砂仁(五分)
姜引。
\x温胃丁香散\x 治产后七日外,呕逆不食。
当归(二钱) 白术(二钱) 干姜(四分) 丁香(四分) 陈皮(四分) 甘草(四分) 前胡 (四分) 人参(二钱) 藿香(四分)
\x石莲散\x 治产后咳逆呕吐,心冲目眩。
石莲子(一两二钱,去壳) 白茯苓(一两) 丁香(五钱)
为末,米饮下。
<目录>卷七(上)\产后论解三十二症医方<篇名>二十一、产后水肿(有针刺法附卷七下末篇)
属性:产后手足浮肿,皮肤作光莹色,及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行水,必大补气血为主,佐 以苍 术、茯苓、白术补脾。壅满,加半夏、陈皮、木香、香附监之。虚人加人参、木通。有热加 麦冬、黄芩以清肺火。
\x健脾利水补中益气汤\x 治产后七日外。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茯苓(一钱) 白芍(一钱) 陈皮(二分) 木瓜(八分) 木通 (四分) 紫苏(四分) 苍术(四分) 浓朴(四分) 大腹皮(四分)
大便不通,加肉苁蓉一钱,麻仁一钱。如因寒邪,湿气伤表,无汗而肿,宜服姜皮、半 夏、苏叶,加于补气血方以表汗。
\x五皮饮\x 治产后湿气,客伤脾经,气血凝滞,以致面目虚浮,四肢胀气喘,用五 加皮(有以桑白皮代之)、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水煎服。
<目录>卷七(上)\产后论解三十二症医方<篇名>二十二、产后怔忡惊悸属性:产后忧惊劳倦,去血过多,则心中躁动不宁,谓之怔忡。若惕然而惊,心中怯怯,如人 将捕 之状,谓之惊悸。治此二症,惟调和脾胃补气血,志定神宁,气舒心安,而病愈矣。如分娩 后,血块未消,宜服生化汤,补血行块,血旺则怔忡惊悸自平,不必加定安心神之剂。如块 消痛止后患此症者,宜服加减养荣汤,加木香,减川芎、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