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42-胎产秘书-第4页

茱萸(五分) 川连(五分,煮汁泡七次,炒一钱)
荆沥冲服。
<目录>上卷<篇名>子喑属性:(音因)
凡妊娠三五个月,忽失音不语者,胞络脉绝也,名曰子喑。盖胞系于肾,肾脉贯舌,故失音。此非药可治,
分娩即自出声。
汤建中云∶前症俱由妊娠脾土不运而生湿,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如∶子肿,湿也;恶阻,痰也;子烦、
子淋,热也;子痫,风也;子悬,气也;转脬,虚也。治法虽有清热、消痰、渗湿、顺气、疏风、补之不同,要 不外去邪保胎四字为总诀也。
<目录>上卷<篇名>外感风寒属性:凡妊娠外感风寒,浑身壮热,眼花头眩,此因风寒客于肌表,
侵人脾胃,伤损营卫,是以憎寒发热,头疼眼痛,甚至心腹烦闷。不可妄投峻剂,只宜芎苏散表其寒邪。
按∶妇人天癸未行属少阴,天癸已行属厥阴,天癸已绝属太阴。胎产之病,治厥阴者,溯化之源也。故《机 要》曰∶胎产病当从厥阴经论,毋犯胃气及上二焦。谓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是也。汗则痞满,
下则伤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中州枯燥。故受孕三五个月时,不可用一毫辛散滑利之品。惟七八个月后,倘有闭 结,乃敢稍施以滑利之剂。故上云∶不可妄投峻剂。
\x加味芎苏散\x 紫苏 羌活 陈皮 麦冬(各一钱) 川芎 白芍(各八分) 干姜 生甘草(各五分)
加生姜二片,水煎服。胎前宜清凉,干姜还须忌用。
<目录>上卷<篇名>霍乱吐泻属性:凡妊娠霍乱吐泻,心躁腹痛,宜服六和汤。
\x六和汤\x 藿香 砂仁(各五分) 陈皮 茯苓 生甘草(各四分) 人参 木瓜(各一钱) 扁豆(二钱) 杏仁(十粒)
夏曲(六分) 姜(三片) 枣(二枚) 竹茹(一丸)
<目录>上卷<篇名>下痢属性:凡妊娠下痢赤白,此由生冷伤脾,郁积伤胃,以致湿热相干,气血凝滞。其湿热伤于气分,则下白积;伤于 血分,则下红积。腹 鸣后重,下痢频频,急服姜连丸治之。如腹中疼痛,心上急满,宜当归芍药汤,或归芍汤更佳。
\x姜连丸\x 川连 白术 砂仁 阿胶 炮姜 川芎(各一两) 枳壳(五钱,炒) 乳香(三钱,另研)
共为末,加盐,杨梅三枚,醋少许,打糯米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白痢,淡姜汤下。赤痢,甘草 汤下。赤白痢,甘草生姜汤下。
按∶赤痢,可加银花。白痢腹痛,可加青皮,姜炒川连亦必不可少。不必分赤属热,白属寒,拘泥于姜汤、
甘草送下也。
\x当归芍药汤\x 当归 白芍 枳壳(面炒) 山楂(各一钱) 浓朴(八分) 栋皮(六分) 木香(三分) 甘草(四分)
黄芩(二钱)
水煎服。忌生冷。
\x归芍汤\x 当归(三钱) 白芍(半生半炒,二钱) 莱菔子(炒研,二钱) 广木香(八分) 槟榔(七分) 枳壳 (八分) 甘草(五分) 净车前(一钱五分) 山楂(砂糖炒,一钱五分)
白痢,加生姜。红痢,加白糖,煎服。积已清而肠薄不止,始用川连丸,并阿胶、参、 可也。热痢,初起 用马齿苋一味,不拘多少,煎,当茶服亦效。其马齿苋,叶青、梗红、根白、花黄、子黑,名曰五方草,又名五行 草,有奇功,凡下痢俱可用。
<目录>上卷<篇名>热症属性:凡妊娠病热,呕吐不食,胸中烦躁,宜安胎凉膈散。如热甚,发赤黑斑,小便如血,胎渐落,将危者,急以 栀子石膏汤救之,迟则堕矣。如火热壅极,心烦口渴者,宜清心润肺汤。
\x安胎凉隔饮\x 知母 麦冬 人参 芦根 葛根 黑栀 竹茹 葱白(各等钱)
水煎服。
\x栀子石膏汤\x 栀子 黄芩 生地(各二钱) 石膏(四钱) 青黛(一钱) 升麻(四分) 豆豉(一钱) 葱白(三寸)
水煎服。
按∶本方治发斑,可加元参、连翘各二钱,或去石膏加犀角一钱,恐石膏重坠不化。
\x清心润肺汤\x 黄芩 栀子 麦冬(各二钱) 知母 花粉 人参(各一钱) 甘草(五分) 犀角(三分)
姜枣引。
按∶方内用人参,恐火得补而益炽,治热之方,去之为得。
<目录>上卷<篇名>因怒满闷属性:凡妊娠因多怒气,胸膈满闷,或服顺气、耗气药太过,以致满闷益增者,宜散气消闷散治之。乌药、香附、
枳壳、砂仁等,故须少用。
\x散气消闷散\x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川芎(三分) 木香(磨汁,三分) 苏叶 条芩 甘草(各三分) 姜(三片)
水煎服。
<目录>上卷<篇名>小腹重坠作痛属性:凡妊娠腹痛时作,小腹重坠,此缘气虚下陷,间有兼寒者,宜加味安胎饮治之。
\x加味安胎饮\x 白术 熟地 当归(各二钱) 陈皮 苏梗 川芎 甘草(各四分) 砂仁(五分)
兼寒者,加吴萸五分,干姜五分,水煎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