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臆骨,俗名胸膛。其两 腋下至肋骨尽处名胁,胁下小肋名季胁,俗名软肋,统胁肋之总,名曰 。岐骨者,即两凫 骨端相接之处,下即鸠尾骨也。蔽心骨,即鸠尾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下岐骨之间。凫骨 者 ,用布缠缚数转,服接骨紫金丹,外用定痛散熨之,贴万灵膏。若内蓄瘀血肿痛,伛偻难仰 者,服紫金丹。或大便实者,参黄散下之。若受伤日久,胸骨高起,肌肉削瘦,内有邪热瘀 血,痞气膨闷,睛蓝体倦,痰喘咳嗽者,服紫金丹。若伤重,内干胸中心肺两脏之气,昏迷 目闭,呕吐血水,呃逆战栗者,危在旦夕,不治。心坎上横骨,又名人字骨,从下而上,若 第一节伤者一年死,第二节伤者二年死,第三节伤者三年死。此穴内应乎肺,伤必吐血咳嗽 。凡胸前背后重伤,久则成痰火劳怯。左乳伤,发咳嗽。右乳伤,发呃逆。凡胸胁诸伤,黎 洞丸、三黄宝蜡丸皆可酌用之,再服理肺之剂以收功。
<目录><篇名>第十五则·背脊骨伤属性:背者,自后身大椎骨以下,腰以上之通称也,一名脊骨,一名膂骨,俗呼脊梁骨,其形 一条 于前则为胸胁也。腰骨者,即脊骨之十四椎、十五椎、十六椎也。尾 骨,即尻骨也,其形 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 。其末节名曰尾闾,一名 端,一名撅 骨,一名穷骨,俗名尾椿也。或跌打伤者,瘀聚凝结,脊筋陇起,当先柔筋,令其和软,内 服紫金丹,敷定痛散,烧红铁烙熨之,贴混元膏。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 僵硬,使患者两手攀索,两足踏砖上,每足下叠砖三块踏定,将后腰拿住,各抽去砖一块,
令病患直身,又各去一块,如是者三,其足着地,使气舒瘀散,陷者能起,曲者可直。再将 腰柱裹住,紧紧缚之,勿令窒碍,但宜仰卧,不可侧睡,膂骨正而患除,服接骨紫金丹。如 胸陷不直者,亦用此法。或气门伤,则气塞不通,口噤反张,身强如死,过不得三个时辰,
若气从大便出者立毙。凡遇此症,不可慌张,候其气息有无,如无气者,为倒插拳所伤,令 患人盘坐,揪其发伏我膝上,敲击其背心,使气从口出得苏,服黎洞丸。尾闾,若蹲垫壅肿 ,必连腰胯,服黎洞丸,再服接骨紫金丹,贴万灵膏。踢伤海底穴,血必上冲,当时耳内响 声大震,人必昏晕,先服护心丸,再服紫金丹。
<目录><篇名>第十六则·接骨论治属性:接骨者,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位也。凡骨之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破而 散乱,或岐而傍突,相其情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皆赖 乎手法也。或皮肉不破者,骨若全断,动则辘辘有声。如骨损未断,动则无声。或有零星 败骨在内,动则淅淅之声,后必溃烂流脓。其骨已无生气,脱离肌肉,其色必黑,小如米粒 ,大若指头,若不摘去,溃烂经年,急宜去净。如其骨尚未离肉,不可生割,恐伤其筋,俟 其烂脱,然后去之。治法∶先用代痛散煎汤熏洗,将其断骨拔直相对,按摩平正如旧,先用 布条缚紧,又将糕匣木板修圆绑之,又将布条缠缚,再将杉篱环抱外边,取其紧劲挺直,使 骨 ,仍照前法。二、三月间,换绑数次,百日可痊。凡人断臂与断膊,断腿与断 ,绑法相同 ,治分上下。或用器具,与形体相得,随机变化可也。或筋断者,难续。盖筋因柔软,全断 则缩于肉里,无用巧之处也;若断而未全,宜用续筋药敷之,内服壮筋养血汤可愈。
<目录><篇名>第十七则·脱下颏属性:(附失颈)
下颏者,即牙车相交之骨也。若脱,则饮食言语不便,由肾虚所致。其骱曲如环形,与 上颊 推进,其骱有响声,齿能合者上也。服补肾壮筋汤。
夫人之筋,赖气血充养,寒则筋挛,热则筋纵,筋失营养,伸舒不便。感冒风寒,以患 失颈,头不能转,使患人低坐,用按摩法频频揉摩,一手按其头,一手扳其下颏,缓缓伸舒,令 其正直,服疏风养血汤可也。
<目录><篇名>第十八则·骨骱失属性:骨者,肩端之骨,即肩胛骨也。其臼含纳 骨上端,其处名肩解,即肩HT 与 骨合缝 处也。俗名吞口,一名肩头,其下附于脊骨成片如翅者。其骱若脱,手不能举。使患人低坐,一 人抱住其身,将手拔直,用推拿法,酌其重轻,待其筋舒,一手捏其肩,抵住骱头,齐力拔 出,骱内有响声者,乃复其位矣。用布带落其项下,服舒筋活血汤。凡上骱时,骱内必有响 声活动,其骱以上;若无响声活动者,其骱未上也,不可误人。
<目录><篇名>第十九则·曲骱属性:肘骨者,胳膊中节上下支骨交接处也,俗名鹅鼻骨。上接 骨,其骱名曲 。自肘至腕 ,有正辅二根∶其在下而形体长大连肘尖者,为臂骨;其在上而形体短细者,为转骨。叠并相倚 ,下接于腕骨。其骱若出,一手捏住骱头,一手拿其脉窝,先令直拔下,骱内有声响,将手 曲转,搭着肩头,肘骨合缝,其骱上矣。服生血补髓汤,或紫金丹。
<目录><篇名>第二十则·手腕骱属性: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俗名虎骨。其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