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9-包氏喉证家宝-第4页

枪硝研细末,投入矾内约十分之五,次将白硼砂研,
投入矾内,亦十分之五,少顷,再投矾末,逐渐投下。候矾尽化,照前投硝、硼少许,如 此逐层渐渐投尽,直待矾凉,启罐口如馒头样,方架起炭火,烧至矾枯,用新瓦一片盖 罐上一点盅,取起,将牛黄少许,研末,用水五六匙调和,匀洒矾上,将罐仍入火内烘 干,取起,连罐覆净地上,先用纸衬地,方合罐,罐上覆以碗,过七日夜取起,收贮听 用。须轻松无竖纹者佳, 时火候,宜初起缓,亦不可太缓,恐矾僵,则不熔化矣。化 后用文武火,如矾未化尽即下硝、硼,必不能熔,而坚实有竖纹矣。其罐择未倾银者用,
必先放火上烘热,亦不可放炭火上,使温气入罐。
\x取百草霜法\x 须取其近锅底者。若锅底心及锅口者,俱不用。先轻轻刮去上面一层,
轻取中一层用之,着底者亦不用。
\x黄药方\x 善能消肿出痰,治一切口舌等证。
制枪硝一钱八分,生蒲黄研极细末四分,制僵蚕末一分,制皂角末一分五厘,将前药 研匀,如淡鹅黄色为度,再加冰片一分,再研匀,冰片一味,须细净研入。如遇牙咬、HT 舌、穿牙疔等毒证,专用此药治之。如咽喉等证,兼用青药,看病之轻重,为药之多寡,
重者加入牛黄,喉证及缠喉风,加僵蚕、皂角二末,余证只用硝、黄二味可也。
\x制硝法\x 枪硝用长白如牙而浓者,如硝一斤,用水八碗,入锅内煎至六碗,取起,入 尖底敞口砂盆,将竹片三枝做品字,放盆内,过一宿,则硝自凝,即于底提起竹枝,则硝 自起矣。须十二月合,可以久用。过十二月,则味淡而性平。又方,用温汤蘸过,以绵纸 挹干,仍用纸包,放灶上洞内五六日,收去湿气,俟白如霜,方可用。倘急用,不及制 炒亦可。
\x制僵蚕法\x 僵蚕,细直腹小为雄,粗弯腹大为雌。宜用雄者,须将牙刷刷去灰砂,置 瓦上,慢火炙至酱色为度,又要折断中无相连为佳。
\x制皂角法\x 取坚小不蛀者为佳。瓦上炙至色光明而脆为度,去两头,为末,听用。
\x制百药煎法\x 五倍子一斤,研末,细儿茶一两,酵头四两,先用水二碗,煎茶,取 浓汁半碗,拌匀五倍子末,及发酵,置盆内,盖口,外用粗糠上下四围盖紧,至六七日发 起,则如面矣。收起做成饼,晒干为末。(此方 失去下一半制法,不全。)
\x制青梅法\x 用大青梅一斤打碎,入明矾末半斤拌匀,置阳城罐内,火 ,至矾枯为 度,取起,置地上出火气,听用。
\x开牙关法\x 如喉证牙关紧闭而不开者,先用银针刺两手大指少商穴,(大指里侧,离指甲韭 菜叶许,掏之酸痛者,即是穴,属肺经。)出血,再用乌梅擦牙上下,然后用僵蚕、皂角末吹鼻内,打 喷嚏,即开口矣。此不传之秘法也。随即吹黄药三次,以青药善其后。
\x蒲黄当用生\x 研细。罗筛筛过,取极细黄末听用,若粗而褐色者,不堪用。
\x喉证煎药主方\x 大力子(君,炒研,一钱) 连翘(君,七分) 桔梗(一钱) 生甘草(三分) 银花(七分) 元 参(八分) 黑山栀(七分) 黄芩(七分) 花粉(八分) 前胡(一钱) 薄荷(八分)
水煎服,如发寒热,加荆、防。头痛加煨石膏。胸闷加炒枳壳。如郁热而发,加赤 芍、川贝母。口渴加知母、麦冬。
\x舌证煎药主方\x 川黄连(君,八分) 黑山栀(一钱) 犀角(七分) 生地(八分) 丹皮(八分) 赤芍(八分)
麦冬(八分) 生甘草(三分) 灯草心(二十根)
煎服,如兼唇口,加 石膏八分,以泻脾火,以环唇属脾也。惟舌属心,故专主泻 心火。如有郁热兼有痰,加川贝母七分,不拘咽喉牙舌证。凡大便不通者,加炒枳壳、玄 明粉各八分。
\x牙证煎药主方\x 黑山栀(君。一钱) 玄参(君,一钱) 丹皮 生地 黄柏 知母 酒白芍 地骨皮 车前子 (各七分)
热甚加 石膏八分,炒黑升麻七分。风加荆芥穗八分。虚加熟地一钱,枸杞子七分。
如余毒,加连翘八分,黄连七分。若穿牙疔毒,则用消肿解毒之剂,如紫花地丁、甘菊 花之类。总之,齿乃肾之标,骨之余。足阳明胃经之脉,贯络于齿上龈。手阳明大肠经 之脉,贯络于齿下龈。其在外感者,属二经之风热,与二经之受风寒停留而化热者,居 多。其在内伤者,属肾热,亦有肾虚。
\x三十六证咽喉解毒汤\x 玄参 木通 淡竹叶 生地 生山栀(等分) 灯草心(二十根)
水煎,将好时,加入生大黄四钱,朴硝二钱,水泡去渣,滚二三沸,温服。或将朴 硝冲服,更妙。盖咽喉是毒证,此解毒法也。如挟风痰热毒攻心,言语狂妄,加三黄,并 研朱砂、珍珠末服。
\x凉药方\x 专治喉癣喉菌等证。
薄荷(一钱,研) 制硝(八分) 制矾(八分) 百草霜(一分) 灯草灰(一分)
川贝母(一分,研) 生甘草(一分,研) 冰片(三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