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3-外科大成-第36页

山甲(炒) 半夏(各八分) 鹿角灰(二钱)
大黄(二钱)
用黄酒二钟。葱头三个。煎八分。食远服。
热甚加山兹菇。郁加土贝母。已成加皂角刺。再橘叶、麸炒橘红、通草。皆要药也。
\x乳毒丸\x 大黄(炒三钱) 连翘 白芷 独活(各一钱)
为末。用砂糖丸。黄酒下。尽醉为度。一泻即瘥。
一用牵牛五钱。良姜三钱。甘草八分。用白酒一钟。水一钟。煎八分服。
\x蒌贝散\x 治乳核。
栝蒌(五钱) 贝母 南星 连翘 甘草(各三钱)
用水二钟。煎八分。加酒二分。食远服。一加青皮、升麻。
\x神效栝蒌散\x(见内痈) 治乳岩。久服可绝病根。
本方去当归加皂刺一两六钱。半生牛熟。名立效散。
乳痈初起。加土贝母、金银花、蒲公英。有脓、少加白芷。无脓、多加白术。
乳痈初起。用鲜蒲公英。连根叶捣汁。酒冲服。随饮葱汤。服之出汗。
一用鹅翼七根。左用左。右用右。烧灰为末。黄酒服。
\x致和散\x 治乳岩溃烂。脓水不干者。
蜂房 雄鼠粪 川楝子(经霜者佳)
各等分。瓦 。存性。为末掺之。即干。
\x下乳方\x 乳汁不通及乳少者。
王不留。穿山甲酥炙。猪前蹄七片。
为末。酒下即通。
一用当归三钱。川芎二钱。穿山甲。王不留各钱半。通草五分。用鲜虾汤煎。加白酒钟许和服。一加红 花子五分。升麻三分。
服下乳药。但作胀而无乳。乃气血竭而津液亡也。用八珍汤倍参、术。少佐肉桂。多服奏效。
\x灰奶\x 用驴胰子炒熟。用黄酒食。即变好乳。
\x回乳汤\x 无儿吃乳。致乳汁胀痛者。
麦芽(炒二两) 归尾 赤芍 红花 牛膝(各二钱)
水煎服。外以脚布束紧两乳。以手按揉之。
一用胡卢巴为末。每服二钱。酒下二次。即降。
\x乳岩方\x 玄胡索 薏苡仁(各五钱)
黄酒二钟。煎一钟。空心服。出汗即验。
琥珀丸对症药也。灸肩 穴足三里穴。各二七壮。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腹部属性:\x经络\x 与胸博同。
\x幽痈\x 生脐上七寸。形如鹅子。痛引两膈。发战切牙。灸筑宾穴二七壮。
\x吓痈\x 生脐上四寸。一名胃疽。微肿不赤。内坚如石。先寒后热。走痛引脐。欲吐不吐。甚则咳嗽脓痰。
脉浮大面赤者。不治。灸曲池穴七壮。毒偏左灸右。毒偏右灸左。
\x冲疽\x 生脐上二寸。由心火炽盛。流入肾经。宜大补。不应者。不治。
\x脐痈\x 生于脐。大如瓜。突如瘤。属任脉与胃经。此由心经积热流入大小肠也。然脐为神门。禁用针灸。
矧痈舍于内。惟叶攻之。勿脓为上。宜会脓散。痛加乳香。更宜蜡矾丸多服之。脐内出脓。四围坚硬。
出血水者。不治。灸阴谷穴七壮。筑宾穴二七壮。
\x小腹疽\x 生脐下。一寸五分为气海。二寸为丹田。三寸为关元。俱为小腹疽。横广肿痛引背。由七情火 郁而成。灸箕门穴七壮。
\x腹皮痈\x 生于腹。隐于皮里膜外。由膏粱火郁所致。其右关脉洪数而腹痛甚是也。壮者贵金丸下之。
\x发肚\x 生于肚。及手肚足肚。宜内托散加槟榔、木瓜、苍术。肿甚者加桑白皮、姜皮、茯苓皮、五加皮、大腹 皮。喘者加苏子、萝卜子、白芥子、葶苈子、车前子。
\x缓疽\x 生小腹之侧。坚硬如石。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 羸。由脾经积滞而成。亦寒痈例也。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腹部属性:按上诸症。始终宜固胃气。壮元气。使根本坚固。以行经活血药佐之。令诸脏腑有所禀而邪自退矣。
如初起肿硬。皮肉不变。心烦呕哕。脉沉而实者。当疏其内以绝其源。用内疏黄连汤利之。 肿作痛。邪 气实也。宜卫生散。外以隔蒜灸之。次用托里散。脉迟紧。其脓未成。用四君子汤。加川芎、当归、枳壳、白芷。
或托里散。脉洪数。其脓已成。用托里消毒散。脓成而不溃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温之。脓成胀痛者。
卧针取之。
因误行汗下。以致肿而不溃。溃而不敛者。十全大补汤。加干姜、大附子以救之。
已溃而朝寒暮热。气血虚也。食少作泻。脾肾虚也。胸痞痰涌。脾肺虚也。俱用六君子汤。加当归、黄 。候 诸症退。换十全大补汤调理。
针孔脓KT 不利。毒瓦斯内攻也。唇舌青黑。脏腑坏也。不治。疮口微脓如蟹吐沫者。此内溃透膜也。不治。
脐腹小肿大痛者。乃下焦蓄血症也。脉在左手。以四物汤加穿山甲酒煎。加童便服之。壮实者。用桃仁 承气汤下之自愈。慎用干漆 砂等药。
一人腹患流注。肿硬不溃。脉弱时呕。此阳气虚弱胃气虚寒也。法当温补。反用败毒等药。以致身热脉 微。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