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琼液散\x 治夹伤、拶伤、杖伤、跌伤。并寒湿筋骨疼痛。
闹羊花(择去梗蒂蕊叶洗去灰沙晒干砂锅内微焙) 为末。每服五分。壮者七分。先饮酒至半酣。
次服药。再饮至大醉为度。静卧勿语。语则发麻。次日午时。其麻方解。消肿止疼。其功甚捷。连服 三次全愈。弱者间一日再服。
\x洗杖伤方\x 夹伤肿痛用此洗之。
透骨草 天门冬 天灵盖 南星 地骨皮 陈皮(等分) 象皮(切碎倍用)
水煎。浸洗日三二次。
\x琼液膏\x 夹拶所伤。立能止疼活瘀。
闹羊花 红花 蒲黄 白芷 归尾(各二两) 麻油(一斤)
浸药七日。 枯。滤去渣。入黄蜡、白蜡各一两。溶化。稍温。入乳香、没药末各六钱冰片六分和匀收用。
\x代杖汤 六真膏\x(俱见杖伤)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破伤风者。因皮肉破。被风寒外袭。渐传入里。则寒湿交作。口噤切牙。角弓反张。口吐涎沫。入阴则身凉 自汗。伤处反为平陷。其毒内攻矣。宜绀珠丹、玉贞散汗之。外仍贴玉真散。得脓为效。如汗后前症不退。
伤处不高。渐醒渐昏。时发时止。口噤不语者。不治。
\x玉真散\x 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缩牙舌。
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白附子 羌活(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钟调服。更敷伤处。牙紧反张者。每服三钱。热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者亦 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三服。亦可保全。
风犬咬伤。用漱口水洗净搽之。效。
\x镇风散\x 破伤风诸药罔效危急者。及一切猪羊等风。
鱼鳔(焙) 杭粉(焙黄) 皂矾(炒红各一两) 朱砂(三钱另研)
上为末。每服二钱。无灰酒调服。外灸伤处。知痛为吉。
猪羊等风发时。昏倒不省人事者。每服三钱。服二次。不再发。
\x臭灵丹\x 治破伤风。及金疮跌打。
大蒜(一升捣) 黄酒(四升)
煮一升。服之须臾。汗出立愈。
\x杏仁膏\x 治破伤风发热红肿者。
杏仁(去皮研) 飞罗面(等分)
新汲水调敷。
\x绀珠丹\x(见首卷) \x艾熏法\x(见金疮门) \x截血膏\x(见跌伤门)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类破伤风者。由溃疡脓血大泻。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挛。恶寒惕 。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壅便闭。
汗出发热。此因虚而传变所致。形类破伤风也。法当大补气血。诸症自退。如果系风症。亦宜大补兼以 治风可也。余每见溃疡贴膏剪孔。而患破伤风者。及用敛药生肌。反助余毒致成败症者。多矣。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发痉者形类破伤风。是以牙紧体强。肢搐背反。有汗曰柔痉。风能散气也。无汗曰刚痉。寒能涩血也。由 溃伤亡血过多所致。仲景曰。疮家不可发汗。汗之则痉。乃败症也。若大补气血则生。误作风治则殆。治 如四君、六味、八珍、十全、补中、逍遥、圣愈等汤。俱加钩藤、丹皮、栀子、天麻等药。如未应独参汤。手足冷者。
加以桂、附。
\x四君子汤 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圣愈汤 补中益气汤\x (俱见首卷) \x逍遥散\x(见瘰 门)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汤泼火伤者。患自外来也。然热甚则火毒攻内。令人烦躁口干。昏愦而闷绝。初伤时用冷烧酒一钟。于 无意中望患者胸前一泼。被吃一惊。其气一吸一呵。则内之热毒。随呵而出矣。如仍作烦闷者。取新童 便二碗灌之。由烟熏欲死者。捣水萝卜汁灌之。外以烧酒蘸洗汤火伤处。其冷如冰。或以盐末掺之。能 护肉不坏。然后敷保肤等膏。二便秘者。四顺清凉饮下之。慎用冷水井泥浸 。致使热毒伏于内。寒滞 束于外。因而不救者多。
\x四顺清凉饮\x 治汤火伤。热毒入里。或外被寒凉所汲。火毒内攻。致生烦闷内热。口干大便秘实者。
当归 赤芍 羌活 防风 连翘 栀子 甘草(各一钱) 大黄(炒二钱)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
\x保肤膏\x 治汤泡火烧。及 疮秃疮。
大蜂房(一个) 血余(一元) 香油(半斤) 枯。滤去渣。入黄蜡(二两) 溶化。离火待温。入 大黄(末二两) 朝脑(末一两) 二味。研匀和入。任用。
\x罂粟膏\x 治汤泼火烧。皮肉损烂。疼苦 热。起泡流水者。
麻油(半斤) 罂粟花(三十朵无花以壳代之)
浸油内。煎枯。滤去渣。入白蜡六钱。
熬化。倾碗内。待四边将凝时。下真轻粉细末四钱。搅匀。坐冷水内。用时。挑破水泡。摊薄纸上贴之。
\x清凉等膏\x 治汤泼、火烧、火药伤。痛不可忍者。
锻石一升。以水化开。加水二碗。搅混澄清。取清汁半碗。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