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末等分。加麝香少许掺之。
脐突者。肿赤虚大也。由胎母失养。儿受积热所致。宜调其母。清其热。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忽 肿如吹。不赤。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宜白芍药汤加薏苡仁。外以外消散敷之。
\x白芍药汤\x 治脐突及冷疝腹疼。
白芍药(一两) 泽泻(五钱) 甘草(一钱二分) 薄桂(去粗皮三钱为粗末)
每服二钱。水一钟。煎六分。空心服。脐下痛加钩藤、生姜、食盐。
\x外消散\x 治脐突叫啼。及感湿热。阴器肤囊浮肿者。
大黄 牡蛎(各五钱) 朴硝(二钱)
为末。用田螺洗净。再以清水半碗养之。过宿。取水调药涂之。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阴器肤囊肿者。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阴肿属性:阴肿者为阴囊肿大也。古谓之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风寒所袭也。间有怒叫气闭。结聚于下者。桃 仁丸主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乌梅 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橘核煎汤。调匀 气散主之。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三白散主之。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 相传也。木通散、导赤散。或五苓散、用薏苡仁、车前子煎汤调服。俱外敷立消散。
\x桃仁丸\x 治坐感阴湿。或因怒气闭。
桃仁(七钱五分去皮尖麸炒微黄) 丹皮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各五钱) 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
\x乌梅散\x 治腹痛脐下痛。疝气等症。
乌梅肉 玄胡索 粉甘草(半生半炙各五钱) 钩藤 没药 乳香(各二钱五分)
为粗末。每服二钱。用水一钟。煎七分服。
\x匀气散\x 治气滞不和冷疝腹痛。
桔梗(二两炒) 陈皮(去白一两) 砂仁 茴香(各五钱) 粉草(炙四钱) 白姜(炮二钱 五分)
为末。每服五分或一钱。如调气。用滚水下。如腹痛疝痛。用烧盐汤下。
\x三白散\x 治囊肿肢肿。及大小便不利。
桑白皮 白术 白丑(半生半熟) 陈皮(去白) 木通(去皮) 甘草(炙各一钱)
水煎服。
\x立消散\x 治膀胱久受热毒。以致阴器肤囊赤肿胀痛。
赤小豆 赤芍药 枳壳 商陆 风化硝(各五钱俱不见火晒为末)
用柏叶煎汤。候冷调涂。
\x腊茶散\x 治阴囊生疮。疼痛出水。久不愈者。
腊茶 文蛤(各五钱) 腻粉(少许)
为末。先用葱、椒煎汤洗之。次以香油调敷。或紫苏叶煎汤洗之。及紫苏末掺之托之。
\x地龙散\x 治阴囊肿大。
甘草煎汁。调地龙末涂之。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脱肛属性:脱肛者。肺实热则秘结。肺虚寒则脱出。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白芍、煨姜主之。又绯红作痛者。血虚有 热也。佐以丹皮、四物。微红作痛者。气虚有热也。佐以丹皮、四君。再审手足。指热属胃热。指寒属胃寒。宜 消息之。积热者。升麻一两。条芩六钱。水煎服。
\x蛤硝散\x 洗脱肛。
文蛤四两。水五碗。煎汤。入朴硝四两。通手淋洗。至水冷方止。若觉热痛。用熊胆加冰片水化涂之。或 用收肛散。(见痔漏门)
一用荔枝核为末托之。一用陈年酱萝卜片托之。一用坎宫锭子涂之。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肛门作痒属性:肛门作痒。虫也。视其下唇内。必生小白疮。或耳之前后。结小核如贯珠者是也。书云。下唇有疮。虫蚀其 肛。宜九味芦荟丸服之。外以雄黄、铜绿等分为末掺之。
\x芦苍丸\x(见府症门)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遗毒属性:遗毒者初生如点。次成烂斑。甚则口角眼眶面鼻及谷道等处俱伤。由乳母传染者轻。父母遗体者重。
初生时。用井水调白矾。令母口含水吮之。一吸一换。使毒聚一处。磨紫金锭涂之。破烂者。用黄柏蜜炙 为末掺之。干用香油调搽。内以人中黄末。每用分许。每日五七次。煎土茯苓汤调服。或服二黄散。再与 痘里夹疮门参考。
\x二黄散\x 治小儿遗毒。
牛黄(七分) 胡黄连 山兹菇(各二钱) 甘草(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二分。蜜汤调服。
紫金锭 <目录>卷四\小儿部<篇名>葡萄疫属性:葡萄疫者。形如青紫葡萄。大小不一。头面身体。随处可生。由感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乃腑症也。初 起服羚羊角散。清热凉血。久则牙根出血。邪传入胃也。服胃脾汤。滋益其内。如牙腐烂者。于牙疳门参 考。
\x羚羊角散\x 羚羊角 牛蒡子 防风 麦门冬 知母 玄参 黄芩(各八分)
甘草(一分)
水钟半。淡竹叶十片。煎七分服。
\x胃脾汤\x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