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无脓不溃,神昏者命必绝矣!
\r百会疽图\p04-34a24.bmp\r \x黄连消毒饮\x 苏木(二分) 甘草(三分) 陈皮(二分) 桔梗(五分) 黄芩(五分) 黄柏(五 分) 人参(三分) 本(五分) 防己(五分) 防风(四分) 知母(四分) 羌活(一分)
独活(四分) 连翘(四分) 黄连(一钱) 生地黄(四分) 黄 (二钱) 泽泻(二分) 当归尾(四分)
水煎,食远温服 【方歌】黄连消毒清毒火,诸般火证服最良,苏木甘草陈皮桔,芩柏人参 二防,知 母羌活独活等,连翘黄连生地黄,黄 泽泻当归尾,服后最忌饮寒凉。
\x冲和膏 四阳玉龙膏\x(俱见肿疡门)
\x生肌散 十全大补汤 黄灵药 太乙膏\x(俱见溃疡门)
\x桂附地黄丸 附子饼\x(见前灸法)
\x琥珀膏\x(见后发际疮)
<目录>卷三\头部<篇名>透脑疽属性:透脑疽生百会前,形如鸡子痛而坚,软漫脓稀虚塌陷,红硬脓稠实肿尖。
【注】此证生于百会穴之前,囟门之际,亦由督脉经火毒而成。初如粟米,渐如鸡子,
坚硬疼痛。疮顶塌陷,根脚漫肿,色暗者属虚;若色红肿硬、顶尖脓稠者属实。速溃者 顺,迟溃透脑髓者逆。其肿溃内外治法,俱按百会疽。
\r透脑侵脑疽图\p04-34a25.bmp\r <目录>卷三\头部<篇名>侵脑疽属性:侵脑疽生透脑旁,湿火攻发属太阳,穴名五处知其位,红顺紫逆要审详。
【注】此疽生于透脑疽侧下,由太阳膀胱经湿火而成,穴名五处。红肿高起, 热疼 痛,脓色如苍蜡者,属气血俱实,顺而易治;若紫陷无脓,根脚散大者,气血两虚,逆而 难治。初起宜服荆防败毒散汗之,次服内疏黄连汤下之,将溃服托里透脓汤,已溃服托 里排脓汤,外贴琥珀膏,围敷冲和膏。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r透脑侵脑疽图\p04-34a25.bmp\r \x托里透脓汤\x 人参 白术(土炒) 穿山甲(炒研) 白芷(各一钱) 升麻 甘草节(各五分) 当归(二钱) 生黄 (三钱) 皂角刺(一钱五分) 青皮(炒,五分)
水三盅,煎一盅。病在上部,先饮煮酒一盅,后热服此药;病在下部,先服药后饮 酒;疮在中部,药内兑酒半盅,热服。
【方歌】托里透脓治痈疽,已成未溃服之宜,参术甲芷升麻草,当归黄 刺青皮。
\x荆防败毒散\x(见项部脑疽)
\x内疏黄连汤 冲和膏\x(俱见肿疡门)
\x托里排脓汤\x(见项部鱼尾毒)
\x琥珀膏\x(见发际疮内)
<目录>卷三\头部<篇名>佛顶疽属性:佛顶疽属督上星,阴阳不调毒热成,不论虚实皆险证,溃烂黑陷必然凶。
【注】此证一名顶门疽。生于头顶囟门之前,属督脉经上星穴。由脏腑阴阳不调,热 毒上壅而成。色紫,坚硬肿痛,脉洪大而数者为实;脉微细而数者为虚,皆属险证。若 溃烂黑陷,六脉散大,神昏谵语,二便闭结者为逆。首尾内外治法,俱按百会疽。
\r佛顶疽图\p04-34a26.bmp\r <目录>卷三\头部<篇名>额疽属性:额疽生额火毒成,左右膀胱正督经,顶陷焦紫无脓重,高耸根收红肿轻。
\r额疽图\p04-34a27.bmp\r 【注】此证生前额正中者,属督脉经,或 生左右额角者,属膀胱经。总由火毒而成。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大脓者,其势 重而属险也;若红肿高耸,疮根收束者,其势轻而属顺也。初服荆防败毒散汗之,次服 仙方活命饮消之。将溃气虚者,宜服托里透脓汤;气实者,宜服透脓散,外敷冲和膏。已 溃宜服托里排脓汤,外贴琥珀膏。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x荆防败毒散\x(见项部脑疽)
\x仙方活命饮\x(见肿疡门)
\x托里透脓汤\x(见前侵脑疽)
\x透脓散 冲和膏\x(俱见肿疡门)
\x托里排脓汤\x(见项部鱼尾毒)
\x琥珀膏\x(见发际疮内)
<目录>卷三\头部<篇名>勇疽属性:勇疽 后太阳穴,胆经怒火伏鼠形,七日不溃毒攻眼,黄脓为吉黑血凶。
\r勇疽图\p04-34a28.bmp\r 【注】此证一名勇疽,又名脑发疽。属足少阳胆经怒火而成,生于目小 之后五分。生 在太阳穴者,无论左右皆可以生。初起如粟,渐肿疼痛,形如伏鼠,面目浮肿,七日信脓 不溃,火毒攻睛,腐烂损目。若十一日针出黄脓,毒从脓解为顺易治;若出紫黑血者,系 气虚不能化毒为逆难治。初服仙方活命饮清解之,毒甚宜服内疏黄连汤,外敷二味拔毒 散。其将溃已溃,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
溃疡门。溃后避风忌水。
\x仙方活命饮 内疏黄连汤 二味拔毒散\x(俱见肿疡门)
<目录>卷三\头部<篇名>鬓疽属性:鬓疽三焦胆二经,证由欲怒火凝成,此经气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