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9-外科精义-第2页

上虚下实为恶风 也。故中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 恂仆。诸浮而数者,皆在阳,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 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 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身寒。推而外之,内而不 外者,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者,腰足清也;
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者,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以上诸疾,若非 指明心了,乌可得而妙也!又“平人气象论”曰∶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 行五动,为 者,不病 也 时曰平信。信夫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之胃脉,微弦曰 平。余皆仿此。逆四时则病矣。若诊妇人之脉,妊身则慎勿乱投汤散。其妇人之脉,诊得少 阴脉动甚则有子也;又曰∶阴搏阳则有子也;又曰∶身汗而无脉者,即有妊也。盖重身者,
问其月事,观其体貌,然后主治,不可忽也。又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盖阴阳者,天 地之道也。是以治病者,必求其本,本于阴阳寒暑四时,五脏之根也。以脉言之,则浮沉也 ;以部位言之,则尺寸也。故经云∶脉者,阴阳之法,以应五脏,是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肾 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其脉在中也。以浮沉论之,则曰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应在 腑,则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所以心肺俱浮也,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而大,举 指来实者肾也,所以肝肾俱沉也,迟缓而长者脾也,脾为中州,所以脉在中也。仲景曰∶大 、浮、数、动、滑,皆阳也;沉、涩、弱、弦、微,皆阴也。阳者热也,阴者寒也。所以寒 则脉来沉而迟,热则脉来浮而数。故曰∶诸数为热,诸迟为寒,无如此验也。《脉经》曰∶ 诸浮为风,诸紧为痛,诸伏为聚,诸弦为饮,芤者失血,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涩则烦心,
大则病进,浮为在表,沉为在里,迟为在脏,数为在腑。又形壮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
形瘦脉大,胸中气多者毙。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此先圣诊 脉之大法也。故曰∶凡治病则察其形气色泽,治之无候其时也。所以形气相得者生,色泽以 浮者病易己,脉从四时者可治,脉弱似滑者是有胃气,此皆易治也。若形气相失,或色夭不 泽及脉逆四时,或脉实益坚,皆不可治。经所谓必察四难而明告之。又若病热脉静,泄而脉 大,脱血脉实,汗后脉躁,此皆难治也。若疮疽之人,脓血大泄,脉滑数者,难治也;凡 脓多,或如清泔,脉滑大散,寒热发渴者,治之无功也。若患肺疮者,咳嗽脓血,脉见洪滑 ,治之难痊矣。大凡诊脉见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虽头项拘急,四肢烦痛,或复战栗渴 甚者,但有痛处,欲发疮肿也。
<目录>卷上<篇名>论脉证名状二十六种所主病证属性:夫脉之大体二十六种,此诊脉之纪纲也。细而论之,毫厘少差,举治必远。总而言之,
虚实,阴阳而已,两者议之,以要其中。谨于诸家脉法中,撮其机要,剪去繁芜,载其精义 浮脉之诊,浮于指下,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再再寻之,状如太过。瞥瞥然见于皮毛间 为表证,或为风,或为虚。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而数者热也。浮数之脉应 发热,其不发热而反恶寒者,疮疽之谓也。
洪脉之诊,似浮而大,按举之则泛泛然满三部,其状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其主血实 。疮肿论曰∶脉洪大者,疮疽之病进也。如疮疽结脓未成者宜下之,脓溃之后,脉见洪大则 难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也。
滑脉之诊,实大相兼,往来流利如珠,按之则累累然滑也。其主或为热,或为虚,此阳 脉也。疮疽之病,脓未溃者,宜内消也;脓溃之后,宜托里也。所谓始为热而终为虚也。
数脉之诊,按之则呼吸之间,动及六至,其状似滑而数也。若浮而数则表热也,沉而数 热也。又曰∶诸数为热。仲景曰∶脉数不时见则生恶疮也。又曰∶肺脉洪数则生疮也。诊诸 疮洪数者,里欲有脓结也。
散脉之诊,似浮而散,按之则散而欲去,举之则大而无力。其主气实而血虚,有表无里 肿脓溃之后,而烦痛尚未痊退者,诊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也,以其正气虚而邪气实也。又曰 ∶肢体沉重,肺脉大则毙,谓浮散者也。
芤脉之诊,似浮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其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 ,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长脉之诊,按之则洪大而长,出于本位。其主阳气有余也。伤寒得之,欲汗出自解也;
长而缓者,胃脉也,百病皆愈,谓之长则气治也。
牢脉之诊,按之则实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坚之意,若瘰瘰结肿。诊得牢脉者,不 可内消也。
实脉之诊,按举有力而类结曰实。经曰邪气胜则实,久病则虚,人得此最忌。疮疽之人 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气与脏腑俱实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