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31-外科证治全书-第17页

,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 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
或睡 外,止于窍中, 有声。格外入之者,为其内声所混,听之不清,服摄阴煎;脾胃弱者,
兼服补中益气汤。
一、有因怒而鸣者,乃三焦气逆,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山栀仁主之。
\x摄阴煎\x 活磁石(一两) 地黄 首乌 龟版 鳖甲(各五钱) 山茱萸肉 白芍 山药(各二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上水煎二次,去渣,食前温服。治元阴虚损、高年逆上之气,屡有奇效。如为丸,将方 内 \x补中益气汤\x(通用三十。)
\x小柴胡汤\x(通用十四。)
<目录>卷二\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篇名>筋脉属性:暴聋者,猝然闭塞无闻,肾气虚脱则有之,亦或三焦气逆、气郁而然者。其证必哄哄 ,
胀闷烦热,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中气弱者,加减归脾汤。亦或肝胆风热上攻而然者,其证 必兼头痛,小柴胡汤加川芎、归身、山栀仁。亦或因损伤、挖伤、雷炮震伤,患 耳溃脓 不止等证而聋者,则宜用开通之法。如肾亏精脱,或年衰,或病后,或劳倦过度,或大恐气 结,渐至耳聋者,须大培根本,用八珍汤、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之类。然多难愈。
\x开通法\x 一、用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砂,将酒含口中。取活磁石一块塞耳,左聋塞左,右聋塞 右,此导气古法也。
一、用巴豆一粒去心皮,斑蝥一枚去翅足,二物合捣,绵裹塞耳中,再易,甚效。
一、用大蒜一瓣,中剜一孔,以巴豆一粒去皮膜,入蒜内慢火炮极熟,用新棉包定,塞 耳中,三次效。
一、用全蝎四十九枚,以生姜浓片如数,铺锅内,置蝎于其上,轻烙姜片至黄色,取蝎 去毒 愈。
\x四物汤\x(通用二十三。)
\x小柴胡汤\x(通用十四。)
\x补中益气汤\x(通用三十。)
<目录>卷二\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篇名>筋脉属性:生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色红如刀裂之状,时流黄水,乃胆脾湿热,用穿粉散搽之 即愈。
轻粉(隔纸微炒研) 穿山甲(炙) 铅粉 黄丹(各三钱,飞用)
上共研细末,香油调搽。
\x附方\x(存验。)
胡黄连 上一味,研细末,麻油调搽。
<目录>卷二\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篇名>筋脉属性:耳窍中时流鲜血,肝肾火升所致。用地芩饮,或六味地黄汤加山栀仁、赤苓,外用蒲黄 炒黑研末,掺入即止。
\x地芩饮\x 生地黄(一两) 黄芩(二钱,酒炒)
上加青荷叶五钱,水煎去渣,微温服。
\x六味地黄汤\x(通用四十三。)
<目录>卷二\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篇名>筋脉属性:凡虫偶入耳中,以生姜搽猫鼻,其尿自出,取尿滴入耳内,虫即出。或用米醋滴入,其 虫不出亦死,用细芦管入耳吸之,虫随出。
一、蜈蚣入耳,用香鸡肉置耳边,猪肉炙香亦可。
一、飞蛾入耳,用鸡管极气吹之,或击铜器于耳边。
一、蚁入耳,用韭汁灌。
一、蜒蚰入耳,用盐撒耳内即化水,或以苦酒注之。
一、蚂蝗入耳,取田中泥一盆枕耳,闻气即出。
一、磕头虫(其虫按其后,即磕头有声。)入耳,灌以生油即出,不可杀之。
一、蚤虱入耳,用菖蒲末炒熟,袋盛枕之。
一、蛆虫入耳,用杏仁捣烂取油滴入,不出即死。
一、水银入耳,用金银着耳边即出。
一、水入耳中,用薄荷汁滴入立效。
<目录>卷二\口部证治(计八证)
<篇名>筋脉属性:口,(脾气通口,口之四周为吻。)足阳明胃筋、脉俱挟口,手阳明大肠脉出两吻。
涎,(俗名口水。)脾主之,脾虚不能约束,则涎自出,脾损发热,则涎泛滥。
<目录>卷二\口部证治(计八证)
<篇名>筋脉属性:满口糜烂,色红作痛,口干舌燥,甚者腮舌俱肿。初宜服导赤汤加麦冬、五味子、薄荷 ;如 汤;如口燥、大便溏,属虚热,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最善,或兼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化 源,外俱用珍珠散搽之。
\x连理汤\x 人参 白术(各二钱,炒) 干姜(一钱) 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炙)
上水煎热服。
\x导赤汤\x(通用十。)
\x补中益气汤\x(通用三十。)
\x苏子利喉汤\x(见后喉痈下。)
\x六味地黄丸\x(通用四十三。)
\x珍珠散\x(见后喉痈。)
<目录>卷二\口部证治(计八证)
<篇名>筋脉属性:满口白色斑点,甚者陷露龟纹,口干不渴,此属心肾不交,虚火上炎,宜服归芍地黄汤 加麦 ,乃无根之火,宜服加减八味地黄丸,以滋化源。
一、初生小儿,口内满生白屑,名鹅口,一名雪口,先用棉蘸水绞去口中白屑,以珍珠 散频吹,内服犀角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