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幽门,传入小肠。
\x脾\x 脾在胃左,与胃同膜而附其上,闻声则动,动则磨胃,食乃消化。
\x大小肠\x 小肠在胃之左,胃下口曰幽门,即小肠上口,盘十六曲至下口曰阑门,分泌别 清浊,即大肠上口。大肠即回肠,当腑之左,亦盘十六曲至广肠。广肠即直肠,下至肛门。
\x肝胆\x 包络下有鬲膜,肝在鬲膜之中,有独叶者,有二、三叶者。其系上络心包为血海 ,下无窍。肝短叶中有胆附焉。胆有苦汁,藏而不泄。
\x肾\x 肾分左右,一身之中有命门,附脊骨对脐。其右旁一小窍乃三焦之气所自出,即先 天无 命门居于中,各开一寸五分。
\x膀胱\x 膀胱齐腰,在广肠左侧,乃津液之府。五味入胃,其津液上升,精者化血脉或骨 髓,
上无所入之窍,止有下口,全假三焦气化施行溲便注泻,三焦气馁则闭隔不通而为病。
<目录>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
<篇名>内景属性:人身之气禀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肺气壅浊则周身之气易致横逆 而犯上。
痛而舌下生如细豆一粒。再心口之上,隐隐内作微痛,此皆肺中生毒之征也,即用甘桔汤服 之。服下如觉稍安,肺之患毒无疑矣。以犀黄丸十服,分十日同桔梗汤早晚轮服痊愈。此是 预识预治之法。若见脚痛医脚,咳嗽医咳,迁延日久,脓成肺坏,多致不救。且如舌下一粒 患未成脓,其色必淡,患愈亦消,患笃其色紫黑,倘用刀点立死。此证吐出脓色皆白,稠浊 腥 有一块塞上塞下,塞至数次方能吐出恶脓,日服至愈。凡患此证者,终身戒食鸭蛋、白鲞、
红萝卜,石首鱼、甲鱼,食则复发莫治。
\x甘桔汤\x 生甘草 桔梗(各三钱)
上水煎,去渣,温服。
犀黄丸(通用四十八。)
<目录>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
<篇名>内景属性:忌服破气辛热药,调息丸主之。
\x调息丸\x 海石 白豆蔻 橘皮 射干 紫菀 旋复花 桑白发 白芥子 桔梗 上为末,石 碱水丸。
<目录>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
<篇名>内景属性:伏梁∶心之积也,起脐下,大如臀至心下久则令人心烦。因心经气血两虚,以致邪留不 去。
伏丸主之。
\x震伏丸\x 郁金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五灵脂 当归 延胡索 赤芍 远志 石菖蒲 茯神 牡蛎 上为末,酒丸。
<目录>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
<篇名>内景属性:痞气∶脾之积也,脾虚血瘀气郁,患居中脘。患处皮肤定无毫毛,须看准以笔圈记,用 消痞膏贴之。初起贴膏一张可消,年久须贴两张方消,内服克坚酒,至愈乃至。
一、有痞块成形,如龟鳖状,乃病者食鳖肉积毒所致,当用鳖甲膏醋炙脆,和京三棱、
莪术、青皮、香附为末,乌梅醋煮捣丸酒下,其物化血水,从大便出。
\x克坚酒\x 水红花(三钱净末)
上用火酒二斤浸之,时时呷服。或用水红花子熬膏,每日取二钱酒化下。
\x消痞膏\x 方有秘传消痞膏,香油斤许密佗熬(六两,)再入阿魏(五钱)羌活倍(一两),水红花子(
一两,麝香调,退火摊膏随患贴,积年恶痞化全消。
<目录>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
<篇名>内景属性:肥气,肝之积也,在左胁下如覆杯,痛引小腹。由气血两虚,逆气瘀血相并而成。宜和 肝散积行血,瘠肥丸主之。
\x瘠肥丸\x 川芎(一两) 当归(一两) 肉桂(五钱) 沉香(五钱) 红花(一两) 延胡索(一两) 香 附(一两) 莪术(五钱) 赤芍(一两) 青皮(一两)
上为末,酒丸或醋丸,每服二、三钱。
<目录>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
<篇名>内景属性:奔豚,肾之积也,其积无形,发于少腹,上冲至心欲死,若豚窜奔突之状,复还乃止,
上下 治宜泻肾补心,桂枝加当归茯苓汤主之。
\x桂枝加当归茯苓汤\x 桂枝 白芍 甘草(炙) 当归 茯苓 生姜 大枣 上水煎,温服。
<目录>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
<篇名>内景属性:胃脘胀痛,心下渐高,坚硬拒按,寒热如疟,身皮甲错,饮食不进,或咳嗽或呕脓唾血 ,皆胃中生毒之证,急宜忍冬汤、犀黄丸早晚轮服愈之。
\x忍冬汤\x 忍冬藤(四两) 生甘草(三钱)
上煎服。能饮,酒煎服。
\x犀黄丸\x(通用四十八。)
<目录>卷四\内景证治(计八证)
<篇名>内景属性:患在小腹之内,腹皮肿急,按之如掌,坚硬而热,微痛,小便频数,汗出憎寒,腹色如 故,
丸、薏苡仁汤轮服。如脓成腹中胀痛,里急后重则以薏苡仁汤加大黄一钱五分、当归三钱以 下其脓,接服蜡矾丸收功。患者若遇事惊恐动跳,则肠断而死,坐卧转侧皆宜徐缓防护,少 进薄粥,静养调摄,庶可保生无虞。脐间出脓者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