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生木,或外受风 寒,但此经多气少血,肌肉相薄,最难腐溃,此皆性情急暴,房欲血虚火动,肝气 凝结而成疽也。初起寒热交作,头眩痛彻太阳,甚则耳目连鬓通肿,治法不可妄用 针灸。如初见疮时,寒多热少,口干作渴,好饮热汤,六脉虚数无力,又兼患上坚硬,
多不 痛,无溃无脓,疮根流散,此乃真气虚而邪气实也。托里为主,消毒佐之。如 初见疮时,多热少寒,头眩作痛,口燥舌 干,渴欲饮冷,二便秘涩,六脉沉实有力,疮亦 肿疼痛,身体发热,易腐易脓,根 脚不开,肿 在外,此乃正气实而邪气虚也。消毒为主,托里佐之。大抵正气胜则 邪气虚,正气虚则邪气实,正气胜则实,邪气胜则虚,必然一胜则一负,邪正不并立,
欲其虚而不待损而自虚矣。(《正宗》)
\r鬓疽\p04-a41a50.bmp\r 又曰∶又有未见疮时,先作渴证一年半载,日久日重,然后发为鬓疽,其形色 多紫黑,疮多平陷,坚硬无脓,毒流耳项,又兼气味不正,形容不泽,精神不振,饮 食不进者,俱为不治。
胡公弼曰∶鬓乃足阳明经所行之处,由肺胃积热上壅发毒者多。其见证也,寒热 往来,呕逆恶心,自痛鼻干等证。若疽深寸余者不治。
陈远公曰∶有鬓中忽生疽,红肿高突,头面目鼻俱浮,异于平常,此阳毒也。盖 两鬓近太阳,乃阳位也,阴气不能至,故 作阳证治之。然往往有变为阴证者,所以阳药中加入阴分之味,以防其变,若已溃 烂,尤须阴药多于阳药也。拟用理鬓汤治之。(《冰鉴》)
申斗垣曰∶鬓疽乃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生于头维穴,初如疖子,后渐大硬如 石,皮似猪皮棕眼,睡中谵语恍惚,吐逆鲜血,流入四肢者,万死一生。(《启玄》)
澄曰∶鬓疽宜养肝血,托里成脓,不可轻用寒凉,溃后避风,初起粟窠作痒不 痛,切勿抓破,即用膏盖。若一经外风袭入,漫肿,头目壅肿,根脚必硬,不可不慎。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篇名>鬓疽门主方属性:\x理鬓汤\x(《辨证冰鉴》) 治鬓疽已溃未溃,无不收功。
川芎 当归(各一两) 金银花(三两) 夏枯草(三钱) 白芷(二钱)
水煎服。二剂即消,已溃者四剂全愈。(此方以金银花、夏枯草更得祛逐之功,又妙在芎、归补 气血,阴阳双益,正气足则邪自难变,安得不愈哉。)
\x柴胡清肝汤\x 治鬓疽初起,毋论阴阳表里。
生地 天花粉 川芎 牛蒡子 白芍 甘草节 柴胡 当归 防风 连翘 黄芩 山栀(各等分)
白水煎,食远服。
\x鼠粘子汤\x 治鬓疽初起,寒少热多,头眩作痛,口燥嗌干,渴欲饮冷,二便秘 涩,六脉沉实有力,烦闷疼痛者。
桔梗 鼠粘子 赤芍 地骨皮 当归 天花粉 元参 甘草梢 木通 防风 连翘(各一钱)
大黄(炒,二钱)
白水煎,食远服。
\x加味逍遥散\x 治鬓疽七日以上,根盘深硬,色紫 痛。
白术 天花粉 柴胡 牡丹皮 贝母 白茯苓 当归 白芍 陈皮 山栀(各八 分) 羚羊角 红花 甘草(各五分) 淡竹叶二十片同煎,食后服。
\x栀子清肝汤\x 治少阳经虚,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 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满口苦舌干。
柴胡 川芎 当归 牛蒡子 白芍 牡丹皮 石膏 山栀(各一钱) 黄连 甘草(各二钱)
白水煎,食后服。
\x清肝解郁汤\x 治暴怒伤肝,忧思郁结,致肝火妄动,发为鬓疽,头眩痛彻太 阳,胸膈痞连两胁,呕吐酸水。
熟地 当归 白芍 白术 白茯苓 贝母 山栀(各一钱) 人参 半夏 柴胡 牡丹皮 陈皮 川芎 香附(各六分) 甘草(四分)
姜三片,煎,食远服。
\x参苓内托散\x 治鬓疽已成,坚而不溃,溃而不敛,气血俱虚,身凉脉细,饮 食少思,口淡无味及形体消瘦。
人参 白茯苓 川芎 当归身 熟地 炙黄 山药 白芍 白术 陈皮(各一钱)
牡丹皮 肉桂 地骨皮 甘草 熟附子(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同煎,食远服。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篇名>头发门主论属性:冯鲁瞻曰∶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 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病后疮后产后发落者,精血耗损,无以荣养所 致也。当滋补精血为主。
《医鉴》云∶过服辛热药而眉发脱落者,乃肝血受伤而火动,非风也。宜四物汤、六 味地黄丸,以滋肝血,生肾水。
经曰∶发乃血苗。
《心相编》云∶瘦人发黄,主多贪奸杀。男女发深,必好色。拳发好色,犯刑。发黄者下流。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篇名>头发门主方属性:\x黑发散\x 乌须发。
宫粉 真蛤粉 黄丹 密陀僧 锻石(各等分)
研匀,水调搽上,俟干,水洗去药,用核桃油润之。
女人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