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185页

当清 其肺中之邪,去其鼻间之火可也,以解壅汤主之。此方全在群入肺经,以去其火邪,
又何壅肿之不消耶。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鼻疮门主论属性:澄曰∶鼻乃肺之窍,肺有蕴热,或醇酒炙 ,胃热薰金,或肺火亢甚,是以鼻 窍生疮,燥裂作痛,多起赤靥。当用石斛麦冬汤清之,或六味地黄汤加麦冬治之。
陈实功曰∶鼻疮乃肺经实火郁热,故生疮也。(《正宗》)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鼻疮门主方属性:\x解郁汤\x(岐天师)
桔梗 天门冬(各五钱) 黄芩 麦门冬 甘草 天花粉(各三钱) 紫菀(二钱) 紫苏叶 百部(各一钱)
水煎服。四剂鼻疮全消。
鼻疮 宫粉 血丹 松香(各一钱) 艾叶(五钱)
研细。纸卷香油浸透,火燃滴油,搽鼻内神效。
又方 杏仁研烂人乳和敷。
又方 乌牛耳垢敷。
鼻下生疮 牛鼻中旧木卷 研,敷之。
鼻头红肿破裂 皂矾和灰面研匀,水调贴之。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鼻疳门主论属性:冯鲁瞻曰∶风邪客于皮毛,是以津液不收,致流清涕,头楚若锯者,名曰鼻鼽。
更有金不生水,则六阳虚火上升,而成鼻干者。更有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或因气 疳,故鼻下两旁疮湿痒烂,是名鼻疳,俗呼鼻 疮。不甚痛,汁所流处即成烂疮。(《锦囊》)
又曰∶鼻下一道赤者,名曰 ,以黄连末敷之。
申斗垣曰∶鼻疳,鼻乃肺窍,鼻孔生疳,乃肺中有积热。若不早治,蚀其鼻内 关窍,令人言语不明。(《启玄》)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鼻疳门主方属性:验方(《启玄》)
儿茶(五钱) 雄黄 轻粉(各一钱) 冰片(一分)
研细吹之。如臭加锅墨五分。
又方 杏仁(不拘多少,去皮、尖,捣碎,取连四纸压去油如白粉一样,只用二分) 轻粉(一钱)
吹患处。三四次自愈。
鼻疳烂通其孔者。
鹿角(锉碎,焙焦) 枯白矾(各一两) 头发(五钱,灯上烧灰)
共研极细末。先用椒水洗净疳孔,然后搽之。如不收口,可用瓦松烧存性,研末搽之。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鼻痔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肺气不清,风湿郁滞,而成鼻痔也。如鼻生息肉,结如榴子,渐大 下垂,闭塞孔窍,气不宣通,宜服辛夷清肺饮,外用点药,渐化为水,自愈。(《正宗》)
冯鲁瞻曰∶湿热之气,外郁皮毛,内应太阴,故三焦之火,得以上炎,为鼻生 赘,如灶火上炎,而成煤也。又有胃中食积,热痰流注,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犹 湿地得热,而生菌也。治宜利膈去热,切勿因碍伤动,否则变成鼻痔矣。(《锦囊》)
又曰∶鼻为呼吸之门户,热气蒸于外,则为肺风赤鼻,不独因于酒也。热气壅于 内,则为息肉鼻疮,故息肉者,上焦积热,郁塞而生也。
窦汉卿曰∶鼻居面中为一生之血运,而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
肺气壅盛,一有阻滞,诸病生焉,故有鼻痔之患。
又曰∶亦有热伏于脑,外寒侵袭,鼻流臭涕,所谓脑寒、脑漏、鼻渊,均由此成。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鼻痔门主方属性:鼻痔鼻生息肉 砂(五分) 枯矾(二钱)
研细,每用少许点鼻痔上即消。
验法 先用麻油扫鼻孔四周,再以白降丹少许,清水调点其痔自落。
又方 明矾(一两) 甘遂(一钱,灰火煨) 白降丹(一分或二分) 明雄(五分)
共乳细,吹痔上自愈。
又方 明矾(一两) 萆麻仁(七粒) 盐梅(五枚,去核) 麝香(一分)
共研成丸如枣核大,绵包塞鼻内自化。
又方 枯矾末和猪脂绵包,塞数日自消。
又方 藕节有毛处烧存性为末,吹之。
脑崩鼻息 甘草四两煎汤,用有嘴壶贮,以鼻嗅之。
鼻中息肉下垂 冰片点之。
又方 黑牛耳垢敷之。
又方 雄黄塞之,十日自落。
又方 雄鸡肾塞之,十日落。
又方 黄连 白蒺藜 煎汁灌鼻中,涕出息落。
鼻漏、鼻孔中长出一块。
辛夷(去毛) 桑白皮(蜜炙,各四两) 栀子(一两) 枳实 桔梗 白芷(各二两)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淡萝卜汤调服。
<目录>卷十二\颧脸部<篇名>鼻渊门主论属性:冯鲁瞻曰∶夫鼻为肺窍。经曰∶天气通于肺。若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常上升,
皆清气也。肺家有病,则鼻不利,如伤热之不散,或伤寒之久郁成热,皆能使塞而 不利。若平人而多涕,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状者,皆肾虚所致,不可过用凉药。(《锦囊》)
又曰∶鼻渊者,谓其涕下不止,如淌水泉,故名之也。经曰∶是胆移热于脑。盖 胆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入络于脑。然阳明之脉亦挟鼻,络目旁,约太阳之脉者 也。今因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