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石( ) 寒水石(各等分)
为末。每用少许擦之。忌用刷牙,久则自密。
擦牙永不疼痛。(周鹤仙方。)
青盐(三两) 硼砂(三钱) 胆矾(三分) 皂角(盐内者,一钱)
共为细末。捡大个五倍子七枚,将药末匀装五倍子内,用火纸每个包过七次,又 共包七次,将黄泥包裹,炭火煨炼去绿烟为止,取出研细收贮。每早晨擦牙一次,其 功甚大,此晓园验方也。
又方 肥皂肉捣烂,擦牙。
又方 生石膏 生明矾(各等分)
共研细末。擦牙。固齿如神。
又法 凡大小便时,将牙齿咬紧。久久行持此法,牙齿到老不落不痛。
牙齿摇动及外物所伤,诸药不效欲落者。
川五倍 干地龙(去土微炒,各等分)
研细。用生姜揩牙龈后,以药末敷之,五日内不得咬硬物。如齿初折落时,乘热 将齿放齿槽中安好,敷药齿之内外。即牢如故。
\x固齿将军散\x 治牙痛牙伤,胃火糜肿,久用牢牙固齿。
青盐(四两) 杜仲(炒半黑) 锦文大黄(炒微焦,各十两)
为末。清晨擦牙漱口。火盛者咽之亦可。
<目录>卷十七<篇名>咽喉部属性:凡一切咽喉痈疽、风痹、音哑,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捡阅参治。
<目录>卷十七\咽喉部<篇名>咽痛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咽喉虽属于肺,然所致各有不同,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说。
咽为心肺肝肾呼吸之门,饮食声音出纳之道,此关系一身,害人迅速。虚火色淡微 肿,脉亦细微,小便清白,大便自利,此乃思虑过多,中气不足,脾气不能中护,虚 火易于上炎,咽嗌干燥,饮食妨碍,咳吐痰涎,呼吸不利,斑生苔藓,累若虾皮,有 如茅草,当刺喉中。又如硬物嗌于咽下,呕吐酸水,哕出甜涎,甚则舌上白胎,唇生 矾色,声音雌哑,喘急多痰。以上现证皆出于虚火,元气不足中来,治此不可误用 寒凉,上午痛者属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牛蒡、元参;午后痛者属阴虚,
四物汤加知母、桔梗、元参、黄柏;如服不效必加姜、附以为引导,即佐治之法也。
实火者醇酒辛烈,热积于中,久则火动痰生,发为咽肿,甚则风痰上壅,咽门闭塞,
少顷汤水不入,声音不出,此为喉痹紧喉风是也。用药不及,事先用针刺喉间发泄 毒血,随用桐油饯鸡翎探吐稠痰,务使痰毒出尽,咽门得松,汤药可入,语声得出 乃止。内服清咽利膈汤疏利余毒,如牙关紧闭难入,必当先刺少商穴出血,其闭自 开。如针刺探吐无痰,声如拽锯,鼻掀痰喘,汤水不下,语声不出者,真死候也,难治。(《正宗》)
又曰∶虚火得者名慢喉风,实火得者名紧喉风。
经曰∶凡喉闭不刺血,喉风不吐痰,喉痈不放脓,喉痹喉蛾不针烙,此皆非法。
岐天师曰∶如虚火沸腾于咽喉口齿间,用寒凉之药入口稍快,少顷又甚,又用寒 凉,腹泻肚痛而上热益炽,欲用热药凉饮而病患不信,不肯轻治,乃用外治之法引 之而愈。方用附子一个为末,米醋调成膏药,贴在涌泉穴上,少顷火气衰,又少顷 而热止,退变成冰凉世界,然后以六味地黄汤大剂与之,则火不再沸腾矣。盖此火 乃雷火也,见水则愈酷烈。子不见雷霆之震,浓阴大雨之时,愈加震动,惊天轰地,
更作威势,一见太阳当空,则雨歇声消,寂然不闻矣。又不见冬令之天地耶,严寒霜 雪,冰冻郊原,雨雪霏霏,阴风惨厉,此天气下行而地气反上,盖下热则上自寒也。
又不见夏日之天地乎,酷日炎蒸,蕴隆火热,烁木焚林,燔汤沸水,天气上升,地 气下降,此上热而下寒也,人身虚火亦犹是也。今既火腾于上,则下体冰冷,今以 附子大热之药涌泉引之者,盖涌泉虽是水穴,水中实有火气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 正寒,忽然得火,则水自沸温,水温则火自降,同气相交,必归于窟宅之中矣。火 既归于窟宅,又何至沸腾于天上哉。此咽喉口齿之火,忽然消除,有不知其然而然 之妙,此引治之巧又当知之者,此即外施引火归原之法也。(《秘录》)
戴氏曰∶硬舌根而烂两旁,此名缠舌喉风,须用羊毛笔蘸甘草汤洗之,然后再吹药。
冯鲁瞻曰∶咽喉者,一身之总要,水谷之道路也。若胸膈之间蕴积热毒,致生 风痰,壅滞不散,发为咽喉之疾,或内生疮,状如肉腐,窒塞不通,吐咽不下,如 单肉蛾、双肉蛾及 腮肿胀,甚者内外皆肿,上攻头面。治宜先吐风痰以通咽膈,然 后解热毒,清肺胃,迟则不救。(《锦囊》)
又曰∶咽疮喉痛,多属虚热,血虚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也。虚者八味地黄 汤加牛膝、五味子煎与食前冷服;实者黄连、荆芥、薄荷、姜汁、硝、蜜噙化。喉 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用玄参,有用茜草一两作一服者,以其能降血中之火也。
又曰∶喉与咽不同。喉者肺脘呼吸之门户,主出而不纳;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
主纳而不出。盖咽喉司呼吸,主升降,此一身之紧关橐龠也。经曰∶足少阴所生病 者,口渴舌干,咽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