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或单或双,亦有顶大蒂小者。凡怒气喊叫,犯之则痛,不犯不痛。
<目录>卷十七\咽喉部<篇名>喉瘤门主方属性:\x清瘤碧玉散\x 硼砂(三钱) 胆矾 冰片(各三分)
研细,以箸蘸点。
<目录>卷十七\咽喉部<篇名>喉节门主论属性:窦汉卿曰∶喉节,此候生于鸠尾之中,初起如梅核,在喉膈之间,吐不出咽不下,
至三日渐上喉节之间,名曰喉节。其疾须用刺破后,用胆硝丹吹入喉中,再用雄黄 化毒丸吞下七粒。(《全书》)
<目录>卷十七\咽喉部<篇名>单双蛾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单双蛾皆标病也。其患生于咽旁,或单或双,其咽门虽肿,半塞半 开,其病虽凶,而喉道又宽又肿,虽重无妨,宜金锁匙吐出痰涎,推荡积热。(《正宗》)
经曰∶宜针烙。
冯鲁瞻曰∶单双肉蛾可针即针,有不可针者,亦用吹药劫药吐去风痰,以图捷 效,次服煎剂。盖急证难于久待也。(《锦囊》)
又曰∶肿于咽两旁者为双蛾,易治,肿于一边者为单蛾,难治。如有恶寒表证,用 荆防败毒散散之;不恶寒而无表证者,惟有辛凉清利,外用鹅翎蘸米醋搅喉中,去 尽痰涎,复以鹅翎探吐之,令着实一咯,咯破蛾中紫血即溃。或紫金锭磨下即安,慎 勿轻用刀针。古方有用巴豆油染纸作捻子,点火吹灭,以烟熏鼻中,实时口鼻流涎,牙 关自开,再用此搐患处,即愈。
岐天师曰∶有病双蛾者,人以为热也。喉门肿痛,痰如锯拽不绝,茶水一滴不能 下咽,岂非热证!然而痛虽甚,至早少轻,喉虽肿,舌必不燥,痰虽多,必不黄而成 块,此乃假热之证也。若以寒凉之药急救之,下喉非不暂快,少顷而热转甚,人以 为凉药之少也,再加寒凉之品服之,更甚。急须刺其少商穴出血少许,喉门必有一线 之路开矣。急以附子一钱,熟地一两,山萸肉四钱,白茯苓五钱,麦冬、牛膝、北五 味各三钱煎服,下喉一声响亮,其火势热证立时消散。盖少阴之火直如奔马,凡人 肾水大耗者,肾中元阳不能下藏,盖无水以养火,而火必上越也。日日冲上而咽喉 口小,不能任其出入,乃结成肿痛。状似双蛾,实非双蛾也。方中妙在附子辛热之 药,引龙雷之火下藏于窟宅。夫龙雷之火,乃相火也,喜水而不喜火,故药中熟地、山 茱萸之类,纯是补阴之味,使火有所归,而不再沸,此因其逆势而引道之也。(喜水而不喜 火,喜水者,喜其真阴之水也,而非寒凉之水;不喜火者,不喜邪热之火也,而非辛热之火。)
又曰∶日重夜轻,治之犹易,用山豆根、桔梗各三钱,甘草、半夏各一钱治之,一剂立愈。
张仲景曰∶阴虚双蛾之证,用附子一钱,盐水炒成片,用一片含在口中,立时 有路可以用汤药矣。后以八味地黄丸一两,白汤送下,立时而愈。
雷真君曰∶凡人有咽喉忽肿作痛,生双蛾者,饮食不能下,五日不食即死矣。但 此证实火易治,而虚火难医,实火世人已有妙方,芩连之类治之立消;惟虚火乃肾 火不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其证亦如实火,惟夜重于日,清晨反觉少轻,若 实火清晨反重,夜间反轻,实火口燥舌干而开裂,虚火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也。以 此断之,决不差错。此种虚痛,若亦以治实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石也,
故不特不可用寒凉,并不可用发散,盖虚火必须补也。然徒补肾水,虽水能制火可 以少差,而火势太盛未易制伏,又宜于水中补火,则引火归原而火势顿除,有消亡 于顷刻矣。方用引火汤主之,一剂而痰声静,痛顿除,肿亦尽消,二剂全愈。盖熟 地、山萸、五味之类,纯是补肾水圣药,茯苓、山药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元 参以消在上之浮火,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上焦既宽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热,则龙雷之 火有不归根于命门者乎?一剂便生,真有鬼神莫测之机,又胜于八味地黄汤也。倘 喉肿闭塞,勺水不能下咽,虽有此神方,将安施乎!我更有法∶用附子一个,破故纸 五钱,各研末调如糊,作膏布摊如膏药,大如茶盅,贴脚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时辰 喉即宽而开一线路,可以服药矣,又不可不知。此妙法也。
又曰∶阴蛾之证,乃肾水亏乏,火不能藏于下,乃飞越于上,而喉中关狭,火不 得直泄,乃结成蛾,以蛾而非蛾也。早晨痛轻,下午痛重,至黄昏而痛更甚,得热则 快,得凉则加,其证之重者,滴水不能下喉。若作外感阳证治,误用山豆根、芩、连、
栀子之类,则痛益甚,而关不开,有不尽命而死者也。惟单补阴虚,用引火归源之 法而痛顿失也。治以化蛾汤主之。此方大补肾之水,不治蛾之痛,壮水则火息,引 火则痛消,可收全功,诚奇绝之法也。(《活人录。》)
华真君曰∶双蛾阴证,最难治而最易治也。不知其窍,则最难,知其法则最易。
余常为人治此证。用附子一枚,盐一合,水煮透,令其口含一片,而火势立止,然后 以六味地黄汤大剂饮之,不再发。神方也。
陈远公曰∶人有感冒风寒,咽喉肿痛,其势甚急,变成双蛾者。其证痰涎稠浊,不 时口渴索饮,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