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疽,一名虎丫毒,又名合谷疽,又名丫刺毒,又名臂蟹毒,又 名手丫发,又名病蟹叉。此手阳明大肠经风热积毒之所致也。(《准绳》)
陈实功曰∶合谷疔,俗名虎口百丫是也。此患多系疙瘩泡起,亦有红丝走上,故 有疔名。此足阳明胃经湿毒攻注作痒。初起挑破,蟾酥饼膏盖,金黄散敷之,必须 内外消托为主。(《正宗》)
胡公弼曰∶虎口毒即丫刺毒,最能烂手,毒归肝脾,亦能杀人。(《青囊》)
又曰∶赤 热痛,更有虎口胀裂者。
薛氏曰∶此患多生大指次指连界处,忽生肿毒,痛不可忍。若不早治,必烂人手,
名曰拍蟹毒。
朱丹溪曰∶虎口疽生(合谷穴)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属大肠经湿热凝结而成。一名 丫叉毒。初起如豆,漫肿色青,木痛坚硬。若初起黄粟小泡,痒热 痛,根深有红线 上攻腋内,即名合谷疔。
\r虎丫毒\p04-a41a125.bmp\r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虎丫毒门主方属性:初起,鲜蟹捣烂敷之,其毒可散。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手心毒门主论属性:王肯堂曰∶手心毒, 赤肿痛,俗名病穿掌,又曰穿窟天蛇,又名贫子盂。若 偏于掌边者,名穿边天蛇,又名穿埂天蛇,亦名 痈。此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乃积热所致。(《准绳》)
\r手心毒\p04-a41a126.bmp\r 李氏曰∶手心毒,一名擎珠毒。
陈远公曰∶有手心中忽红肿高突变成一疽,疼痛非常,日夜无间,世所谓擎疽 也。此证多是冤家相寻,内外治疗,往往不能收功,有流血至死者,似乎不必治也。
然有证无方,安见吾道之大乎!苟能告解怨艾,安在不可救。此疽虽是冤孽,亦因 病患有火热之毒,乘机窃发,消火热之毒,何不可奏功耶!但火热非起于一旦,而解 毒难于小剂。盖毒成于热,热起于火,火之有余,终是水之不足,不大料以滋水,惟 小剂以灭火,安得取胜乎!必大用补水之剂,少佐解毒之味,则自愈耳。释擎汤∶元 参一两,金银花二两,生地一两,当归一两,紫花地丁五钱,贝母二钱。水煎,二 剂疼止,已溃者又服四剂,未溃者又服一剂,无不全愈。愈后仍须告解,则无后患,
否则恐变生他证,非方之过也。此方滋水以治火,补正以解毒,自居于无过之地,又何拟议哉。(《冰鉴》)
陈实功曰∶手心毒,一名穿板疔,又名擎珠,又名瘭疽,乃心火热毒也。是于 五心痛不可忍,其疮如泡,色如血赤,外形虽小,内有热毒发于心窠者,难治;发 于手足心者,可疗。如在手掌心敷药,当从手腕敷起;如在足心,须从脚胫骨四围 敷住,以截血路,免毒上攻。(《正宗》)
胡公弼曰∶右手心毒,乃太阳、阳明二经受证,气流足厥阴经。左手心毒,乃 少阴、太阳二经受证,气流足太阴、阳明经。或因七情内伤,气血凝滞,亦能患此。(《青囊》)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鹅掌风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鹅掌风乃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以致皮肤枯槁。初 起紫斑白点,久则手心皮肤枯浓,破裂不已。(《正宗》)
又曰∶时疮余毒未尽,亦能致此。
申斗垣曰∶杨梅疮,食鹅肉亦生。(《启玄》)
《心法》曰∶此证手掌及指上层层剥皮,血肉外露。
<目录>卷十九\腋臂指掌部<篇名>鹅掌风门主方属性:\x二矾汤\x(《正宗》)
白矾 皂矾(各四两) 孩儿茶(五钱) 柏叶(八两)
用水十碗,同上药煎数滚候用,先以桐油搽抹患上,用桐油纸捻点着,以烟焰 向患上熏片时,方将前汤乘滚贮净桶内,手架上以布盖,得汤气熏之,勿令泄气,待 微热倾入盆内,蘸洗良久,一次可愈。七日手忌下汤水,永不再发,此方越重越效。
如轻者不可用。
又方(《秘录》)
川乌 何首乌 苍术 赤芍药 草乌 地丁花 防风 天花粉 荆芥(各一两) 陈蕲艾(四两)
煎汤熏洗。
膏药(《济生》) 治鹅掌风指甲变浓,及风癞顽癣,死肌麻痹。
凤仙花(连根、花、叶露晒干) 苍耳叶(嫩头,各四两) 血余(三两) 鹿角屑(生刮) 络石 虎骨 百部 茜草 剪草(各二两) 人指甲(五钱) 穿山甲 羌活 龙骨 麻黄 蕲艾 威灵仙(各一两)
上用麻油一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绞去渣离火,再下铅粉四两,银珠四两,黄 蜡二两,乳香二两,和匀,瓷器收贮,临用隔汤炖化,摊贴。
又方 先以油核桃擦手足患处,炉内焚常山熏之,上用青布盖好,熏常山一 斤,七日手不下水,褪去老皮,永不再发。
又方 灰条草捣汁,擦十数次。
又方 茄花带露水摘下,擦数次。
又方 五倍子研末,桐油调搽,用炭火烘之二三次 又方 瓦花、头发捣烂,用手搓之。
又方 凤仙花(一棵) 草(一两) 蝉蜕(三钱)
煎洗,熏洗。
又方 白豌豆一升,同楝树子煎汤,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