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319页

有七疝∶一曰厥疝,谓厥逆心 痛足寒,饮食吐逆不下。二曰征疝,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三曰寒疝,
因寒饮食积,胁下腹中尽痛。四曰盘疝,腹中气痛,盘结脐傍。五曰气疝,腹中乍满 乍减而痛。六曰附疝,腹中脐下有积聚。七曰野狼疝,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此 七疝之形证也。又有所谓心疝、饥疝、疝癖、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横弦、竖 弦、偏坠、木肾、肾余、阴肿,其名不同,皆疝之类也。原其所由,未有不因七情四 气之所干也。夫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症聚,河间以为聚寒,丹溪以为 湿热,无择以为有寒有热,子和以为专属厥阴肝经,观《内经》所论,则五脏皆有 疝,而太阳小肠膀胱与厥阴肝经为疝之主,其气相通连,而外肾系于睾丸,此三经乃 相连相会者也。盖肝者筋之合也,聚于阴器,凡疝之发其部分,故曰疝本肝经,治 法当以疏导为主,或温之,或散之,要在随其各经之证施治,则无不愈矣。
古人用五苓散内加行气之药,盖猪苓、泽泻分理阴阳,以和心与小肠之气,白术 既渗腰脐间湿与死血,又助中气以佐营运药力,茯苓淡渗而利膀胱水,桂能伐肝邪 而温散通行,茴香治小肠之气,金铃子、橘核去膀胱之滞,槟榔下气开导,少加木通 以导小肠之火,立方之工稳极矣。盖疝证未有不因内虚外袭,然必先疏泄其气,所 谓通则不痛,若骤加补益,攻心入腹,变成危证。
凡阴囊大而阴茎反缩于内,小便淋漓,行履滞碍,乃膀胱气也。盖肾与膀胱为表 里,肾不能藏,为邪所客,遗于膀胱,小便渗入肾囊耳,宜渗利之。有阴茎全缩不 见,而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气虚损不能舒达也,宜温补之。
回回俗善何养者无他法,惟护外肾,使不着寒,见南人着夏布裤,甚以为非,恐 凉伤外肾也。又云∶夜卧当以手握之令暖,谓此乃生人性命之根本,不可以不保护也。(《觚不觚录》)
<目录>卷二十四\前阴部<篇名>疝气偏坠门主方属性:\x茴香丸\x 治疝神效。
白术 白茯苓 八角(炒) 吴茱萸 荔枝核 山楂核(各一两) 橘核(三两) 枳实(八钱)
研细,炼蜜为丸,重一钱五分。空心细嚼一丸,姜汤送下。
\x橘核消肾丸\x(《济生》)。治一切疝气。
海藻 川楝肉 海带 昆布(酒洗淡) 橘核 桃仁(各四两) 广木香 白茯苓 白 术(各二两) 人参 木通 当归 肉桂 玄胡索(各一两) 仙灵脾(五钱)
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用盐汤,或盐酒送下。
\x消疝丸\x 橘核(盐炒) 藿香(各一两) 大茴 荔枝核 (炒) 青皮(醋炒) 陈皮(各五钱) 沉香(二钱) 硫黄(三钱,火酒煮)
为末,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
\x昆仑丸\x 内消疝气。
橘核(盐炒) 川楝肉(盐炒) 香附(童便浸炒,各二两) 茅苍术(炒) 青皮 吴茱萸(盐酒泡七 次,去苦水) 槟榔(各一两) 玄胡索 枳实 小茴(盐水炒) 广陈皮 山楂(各一两五钱) 真川 椒(去目焙) 木香(各五钱) 肉桂(去粗皮,二钱五分)
上为极细末,醋煮米糊为丸。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淡盐汤下。
\x海藻散坚丸\x 治木肾大如斗,硬如石。
海藻(洗) 川楝肉(盐水炒) 昆布(洗) 吴茱萸(盐汤泡七次,压去苦辣水) 橘核(炒) 海带(洗 )桃仁(面炒,各一两) 木通(七钱) 荔枝核(打碎,炒)
青皮(醋炒) 玄胡索(炒) 小茴(盐水炒) 广木香 肉桂(各五钱)
研细,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用淡盐汤温酒送下。
疝气 核桃七个,放烧饼炉上炙极脆,连壳研极细末,无灰酒调服。
又方 乌药(六钱) 天门冬(五钱) 以水煎服。
阴肿或偏坠,肾子大小,疼痛欲死者。
木鳖子(一斤,取肉淡醋煮) 黄柏 芙蓉叶(各二两)
研细,醋调敷之,立刻止痛。
木肾 用艾叶不拘多少。用瓦罐一个,以好酒浸约浅罐口半寸,纱扎罐口凹 下,以糯米放在纱上,文火煎滚之时,俟米熟成饭为度。去饭埋土中三日去火毒,取 起,每用艾酒一茶瓯,冲白酒一茶瓯,顿服即效。
阴丸肿大痛不可忍。
川楝肉 小茴(各二钱) 沉香 木香 大茴香(炒) 食盐 青盐(各一钱) 荔枝核(新者佳,十四枚烧存性)
研细末。每服三钱,空心热酒调服。
偏坠。
大茴 葫芦巴 山楂 吴茱萸 官桂 橘核仁 小茴香 青木香 枳实 荔枝核(各等分)
研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服。
\x消疝丹\x 治小肠疝气。
白术 荔枝核(炒) 山楂 小茴香(炒研) 槟榔 木通 猪苓 岗橘子 昆布 白茯 苓海藻 官桂 泽泻 川楝子(各等分)
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洗浴温服。如房劳肾虚者,加人参五分。
\x椒目丸\x 真川椒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