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376页

蘸药 擦之。
阴癣 盐内皂角擦之。
燥癣 水银胡粉,研,蛋清调搓。
又方 雄鸡冠血涂。
又方 胡粉(炒黄赤色) 醋调涂。
又方 捣桃树白皮醋和涂。
湿癣 石硫黄,研,用三年陈醋调敷。
又方 蛇床子 黄柏 黄连 胡粉(各一两)
研细。入水银一枣子大,和猪油研匀涂之。
又方 用粗碗一只,以皮纸用针戳眼糊碗口上,以水潮纸上令湿,将杉木屑 堆潮纸碗上,用火点着,俟杉木屑烧尽,轻轻去屑灰,揭开纸看碗中杉木油,取搓癣上,必效。
<目录>卷二十九\癞癣部<篇名>疹门主论属性:孙真人论曰∶《素问》云∶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被寒搏皮肤,外 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瘙痒,皆由于此。又有赤疹者,忽 然起如蚊虫咬,烦痒极者重抓疹起,瘙之逐手起。又有白疹者发冷,亦有赤疹,盖赤疹者发热。
王肯堂曰∶夫风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若赤疹者,
由冷湿搏于肌中,风热结成赤疹也。遇热则极,若冷则瘥也。白疹者,由于风气搏 于肌中,风冷结为白疹也。遇冷则极,或风中亦极,得晴明则瘥,着浓暖衣亦瘥也。
其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则为瘾疹,致身体为痒也。(《准绳》)
朱丹溪曰∶疹属热与痰在肺,宜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心法》)
方论皆谓缘肌中有湿,若凉热之气所折,热结不散则成赤疹;若因风邪所折,风 热相搏则成白疹。赤疹得热则剧,得冷则 减,盖热气郁于内,故恶热宜冷;白疹得阴雨则甚,得晴则消,盖热气散释于外,故 恶冷宜热。热搏于血分,其邪因并发于表则赤,若风湿搏于气分则气脉不行,因邪 并发于表则白。夫如是,然后于治法相应,邪热者故恶热而喜凉,邪湿者故恶雨而喜 晴矣。方论中又有风 者,即《内经》所谓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又曰∶劳汗当风,
寒薄为郁乃痤痱;即瘾疹属也,故 类也,此皆谓外邪郁肌肉玄府之热者矣。然 则与《内经》言少阳、少阴而君、相二火客热之胜为丹疹外发者,方论中则无有也。
故人气君、相二火郁发而变者,宜乎未之及耳,若此条是人气所变之一者也。故二 火郁发,出血气之表,与外邪所郁无异。更有小儿发痘疮之外,必有出疹二次,亦是 君相二火发出未尽之胎毒也。
又曰∶瘾疹入腹,亦能杀人。(宜用蚕砂煎浓汤洗之。)
又曰∶瘾疹热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者痒痛,搔之则成疮也。
林氏曰∶或问斑疹因何而生,属阴属阳,属虚属实,属表属里,可得闻有详乎?
答曰∶斑疹之发,有外感风热者,有胃腑实热为病者,有伤寒失下者,有伤寒阳明 经证失汗发衄,不衄则发颐,不生颐则发斑疹者,总属阳明胃与大肠之风热亢盛已 极,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轻则为疹,重则为斑,一如 火乘金位,金受火克之故,此乃阳毒属表属实之斑疹也。有阴虚血热者,有阳虚血 热者,有气血两虚,而虚热郁盛者,此三焦无根之火,乘气血之虚而空发于上,怫 郁于皮毛血脉之中,内不得清,外不得散,遂发斑疹,乃阴虚属里之证也。(《活人录》)
又曰∶或问何以为斑,何以为疹,阴阳既别,何者为重,何者为轻?答曰∶斑 者成片,不分颗粒,一如云朵拱起,淡红者轻,紫红者重,黑者凶,轻者痒而重者 痛。疹者如痱 ,或类蚊迹蚤虱痕而不盛,
一日之中起伏隐现不常,隐隐见于肌肤之间,不大起发者是。大约阳证斑疹易看而 易治,阴证斑疹挟虚而发,难看而难治,苟不细审,则阴证误以为阳,立至危殆,可不慎欤!
又曰∶身热无汗,烦渴躁闷,或痛或痒,如云若锦,腹痛胸满,二便秘结,六 脉浮洪有力或浮数有力者,系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二经风热为病,所谓阳斑也。若 内热自汗,渴不欲饮,心烦身躁,胃弱脾泄,喜湿恶热,色白而不红,但痒而不痛,
六脉迟缓微弱,或虚数无力者,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之阴火 内亢为病,所谓阴斑也。疹形虽与斑异,而致病之因,受病之脏腑,及所现之脉与形 证无不同,盖斑有阴阳,则疹亦有阴阳,自在医者审其证之阴阳虚实,脉之无力有力可也。
又曰∶两阳合明,其火自盛,兼有食积,致生积热,故斑疹之因,必归过于胃 与大肠也,火盛则血热而金烁,盖心为火脏主血脉,肺为金脏主皮毛,火聚胸中,肺 受熏蒸,心火愈炽,或热极反兼风化,或客风鼓动内火,其病发于心肺二经,所谓 阳斑阳疹,必先清散风热于表,疏导积热于内,表里和解,以救炎炎之热。如二便 秘结,急宜利之,若脾肾之阴虚火盛,不能归经固藏,发越于上而心肺受其熏灼而 病,亦有因风致火,或因热极生风而发,所谓阴斑阴疹。初则亦宜清解,使其透发,宽 其胸膈,解其烦躁;次则察脉之大小虚实,脾胃之实与不实,大便之结与不结,或清补,或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