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385页

食盐(一分)
共研细,麻油调搓。
奶癣多生耳后,令伊芳母嚼白米成膏涂之。
<目录>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篇名>羊胡疮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下唇下巴骨生疮故名。乃任脉经湿热所生也,在承浆穴地角边,宜除湿清热药主之。(《启玄》)
<目录>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篇名>羊胡疮门主方属性:\x羊胡散\x(申斗垣)。烟胶(五钱) 轻粉(一钱) 羊胡须(一撮烧灰)
共研。湿则干擦,干则油调搽之。
<目录>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篇名>肥疮门主论属性:陈实功曰∶肥疮由胎毒而成者少,因饮食之后油手摩头,或枕头不洁而成者多。(《正宗》)
申斗垣曰∶此疮宜槐条煎汤洗净,以烟胶、枯矾、轻粉研细,熟油调搽。(《启玄》)
冯鲁瞻曰∶此疮乃脏腑不和之气上冲,血热之毒上注,小儿阴气未足,阳火有余,
故最多犯之。宜内服连翘、天花粉、荆芥、防风、贝母、元参、赤芍药、生地黄、牛 蒡子清热解毒,凉血和血之剂,俟毒瓦斯少解,方外用药以涂之。切不可骤加寒凉涂 遏,以致热毒内攻不救。盖小儿脏腑娇嫩,易入难出也。(《锦囊》)
<目录>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篇名>肥疮门主方属性:肥疮 胡黄连 轻粉 雄黄(各三分) 胆矾(二分) 枯矾(一钱) 猪蹄鞋(三个, 存性)
研细。将疮洗净搽之。
又方 肥皂子 存性研末,猪胆汁调搽。
又方 松香 血丹(各等分)
研细,猪板油捣汁,青布卷条烧之,取油搽。
又方 东丹(八分) 枯矾(一钱) 真铅粉 松香(各二钱,入葱管内饭上蒸化,待冷去葱用)
共研细末。热香油调搽。
又方 黄花(烧灰) 轻粉(少许) 研匀干搽。
小儿头上肥疮黄水疮梅花秃。
铜绿 松香(各三钱) 黄蜡(二钱)
香油一两五钱熬匀,涂之。
头上生疮,俗名粘疮绝妙方(《集验》)
海螵蛸(二钱) 白胶香 轻粉(各五分)
研匀。清油润疮,以药干擦。
肥疮极凶者,苦参、何首乌、当归、威灵仙、甘草、金银花、胡麻、石菖蒲、连 翘、生地、蝉蜕,酒水同煎。
又方(鸿禧东房传。)
大枫肉(五钱) 白信(三分) 油核桃(五个)
共捣匀,作三丸,夜间取一丸在心口用手擦,至二更天药气散开,仍聚胸膛,仰 面而卧;次夕亦然,间一夜再擦一丸,七日后痊愈。
头面肥疮。(《经验》)
轻粉 飞血丹 白矾 雄黄(各等分)
研细。装入葱管内两头扎,煨过加龟版灰少许研,菜油调搓立效。
<目录>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篇名>黄水疮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黄水疮又名滴脓疮。(《启玄》)
陈实功曰∶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倾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 吹,暴感湿热,或内飧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用蛤粉散,或四味异功散搽之。(《正宗》)
冯鲁瞻曰∶面上耳边生疮,时出黄水,浸淫不愈,名曰香瓣疮。(《锦囊》)
凡初起细疮,手少动之即破,毒水流入何处,即生大水泡疮,即为黄水疮,此 热毒郁于皮毛也。当以汤洗之。(《秘录》)
<目录>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篇名>黄水疮门主方属性:\x四味异功散\x 松香(炼老) 生矾 枯矾 银粉 各等分研细。先将 猪汤或米泔水熬洗,去净疮靥,拭干秽水,干则麻油调搓,湿则干掺。
面上黄水疮。
酸枣 荆芥 羊胡(各 灰存性,一钱) 铅粉(五钱)
研细,先以槐条煎水洗净,将药敷上,其疮自好。
洗法(岐天师)
雄黄 防风(各五钱)
水十碗,数滚去渣,取汁洗疮即愈。
又方 铅粉用菜油调涂磁盘内,多卷纸卷点着合熏,时时搅匀待遍黄听用。将靥剥去搓上立愈。
又方(《周氏抄方》)雄猪胆一个,黄柏一两,浸,焙干为末,掺之。
<目录>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篇名>白蛇串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白蛇串即白蛇缠,生于腰间,两头如蛇形,两头相合则必不能救矣。
按《纲目》剪春萝条下治火带疮绕脐腰腹生者,采花叶捣烂,蜜和涂之,即愈。大法宜隔纸膏。(《启玄》)
白蛇缠腰,乃腰里起一红泡圈子,若不早治,被其缠到者不救。缠腰者如 腰样也。(钱青抡。)
窦汉卿曰∶白蛇串即白蛇缠,又名蛇窠疮。(《全书》)
朱丹溪曰∶此疮因衣服被蛇游行,或饮食中受沾蛇毒,入于皮毛,致生疮且痛。
可用艾灸之,疮头上或以松针刺血,取蜈蚣浸油搓之,或酒调雄黄白芷搓之。
澄曰∶此患多起于腰间,若不急治,则疮形灰烂,首尾搭头无救。
<目录>卷三十\幼科诸疮部<篇名>白蛇串门主方属性:\r白蛇串\p04-a41a205.bmp\r \x劈毒立消丹\x(吴羹相)。治白蛇缠并蛇蝎蜈蚣疯犬咬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