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者,不吉。纵有形穴,小康而已。 此先偏出而后中者,亦作次格,主小贵巨富。
此交互中出,亦主富贵,而心术不甚正矣。
此交互偏出,一左一右,却相承应,亦作吉格。 此似偏出而实中者,不可误作偏斜,主文章荣显。
此格似中出而实偏,然节节相称,而脊脉屈曲均匀,亦作次吉。 此亦中出之格,最为闪巧,然而亦作吉,主贵而不至极品。 此则全偏,不能结地,只作奴仆砂。
论龙受穴三等
凡龙之受穴,初落、中落、末落之外,又分三等。其力量轻重,亦有不同。所谓三等者,曰正受,曰分受,曰旁受也。正受之穴,力量极大,发福悠久;分受次之,旁受为下耳。此以力量大小品其优劣。但结作眞实,三者皆吉,不可以旁受力量之小而专一图其正受之地。明师下地,如大匠用木,大者为椽,细者为桷,槫栌椳闑 居楔,各当其宜,岂可以其为小材而弃之?卜氏云“大富大贵而大者受用,小福小吉而小者宜当”是也。大以成大,小以成小,良师岂可无善裁之术乎?
正受穴
正受者,龙势迢迢,虽分牙布爪,万岭千山,皆为我用,千里百里,尽钟于此。而特结正受之穴,其力量最大,其发富最久。《至宝经》云:“正龙专受,富贵长久。”
分受穴
分受穴者,正龙身上分出一枝,起星辰,有枝脚,过峡传变,皆有护卫。自立门户,自开堂局,以结形穴,不为他人作用神也。但非正枝,乃分落之龙融结者,故曰分受穴。力量随龙长短,亦能发福,但不如正受之长远耳。《至宝经》云:“挂龙分受,富贵难久。”
旁受穴
旁受者,多是正龙旺盛,或于过峡处,或于枝脚桡棹间,或于缠送护托从龙之上,或龙虎余气、官鬼之所,带有小穴。傍城借势,或别立门户,随其大小,结为形穴。穴情明白,四面登对,亦能发越,但易成易败,力量全轻。子微《玉髓》云:“也有一龙生数穴,或轻或重故有诀。”杨公云:“千里来龙只一穴,正者为优旁者劣。”蔡西山云:“大凡一龙,不专一穴,本身随带,必有小穴。如大官宦必有从官,大衙府必有曹属。第轻重大小不同耳。”此旁受穴之谓也。然此等小穴,发福极速。但正穴下后,夺其龙气,必败。诀云:“正龙未下旁龙发,下了正龙旁龙歇。”《捉脉赋》云:“眞穴未葬,虽边傍而可发;正穴既下,尽气脉以兼收。”此之谓也。
论龙入首五格
龙之入首,其格有五:曰横,曰直,曰回,曰飞,曰潜是也。廖氏云:“直龙原是撞背来,中出贵徘徊;横龙原是从侧落,逆转须磅礴;回龙原是曲翻身,顾祖要逡巡。飞龙原是结上聚,昂首眞奇异;潜龙原是落平洋,蔽脉自悠扬。”然此五格,特举其入首一节言之。故直龙不必拘其后之屈曲,横龙不必拘其后之不横,学者毋以辞害意可也。
直龙者,乃撞背入首,顶对来脉而结穴者也。此等撞背龙结穴,发福极快,或稍逐元辰亦不为害。以其撞背直来,气势雄大,必有余气为毡为褥耳。 横龙者,乃横脉入首而结穴者也。或从右来,或从左来,须要穴后有乐有鬼。廖氏云“横龙穴后必要鬼,乐星宜后峙”是也。此穴不宜元辰直长。
飞龙者,乃上聚仰高而结穴者也。以其势高而昂,故曰飞龙。须四应皆高,立耸上聚,仰势受穴,方为眞结。此穴力量最大,贵重富轻,以其水多不聚故也。必交牙关锁为吉。
潜龙者,龙气撒落平地而结穴者也。即所谓平受之脉,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须要平地有凹,或开钳口,水势环绕,方为眞结也。
回龙者,乃翻身顾祖而结穴者也。《经》云“宛转回龙似挂钩,未作穴时先作朝。朝山皆是宗与祖,不拘十里远迢迢”是也。然亦有大回龙、小回龙及盘龙穴等格,皆是也。
以上入首五格,出《泄天机》,固为精当。但龙有藏踪隐迹,入首闪侧而出于五格之外者,今增闪龙入首一格,庶极其微妙云。
闪龙入首
闪龙入首者,龙脉栖侧躲闪结穴也。山势直去,而脉侧偷闪于侧以结穴。若泥于直步龙神,撞脉取穴,则误矣。吴公云“只泥穿心直串去,不识眞龙转身处。眞龙闪巧转身多,岂惟直串为可据。俗师不识玄微诀,只向直穿寻正穴。寻到山穷脉尽时,不论有穴并无穴。惟以撞脉顶来龙,下了误人贫与绝”是也。盖顶龙求穴,固是正理。但眞龙奇巧处,有闪脉而融结者,如蔡西山祖地其格也。
右地在建阳麻沙,土名母鸡岭。过峡,其龙顿跌三十一峰,入首起木星展翅,中出芦鞭正贯。尽处虽有明堂、龙虎、秀峰可观,而眞气不到,不结穴。其脉闪过右边,成文星,落平田结穴。右山横一字文星为案,外耸秀峰为应。左山列屏赦文,横截水口。但堂气倾斜故发福迟,大星奔撺故西山遭贬道州,不入俗眼。其先课云:“螺蛳吐肉穴居肉,九世九贤出。”果九代出牧堂先生发以曾孙杭贵赠少保、西山文节公元定以孙贵赠太传、九峰先生沈以子杭贵赠太师,国朝进崇安伯,谥文正及节斋渊、复齐沉、丞相文肃公杭,与觉轩模、素轩格、静轩权,世称九贤,果应其课云。
右地在吾邑,地名暖川香潭岭,去县东南八十里,俗呼羣雁度关形。其龙来势甚远,南溪、暖溪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