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茂林盛夏,亦须用之。诀云:画无枯树,则不疏通。此之谓也。但名家枯树各各不同,如荆、关则秋冬二景最多,其枯枝古而浑,乱而整,简而有趣。到郭河阳则用鹰爪加以细密,又或如垂槐盖仿关、荆者多也。如范宽则其上如扫帚样,亦有古趣。李成则烦而琐碎,笔笔清劲董源则一味古雅简当而已。倪元镇则此数君可以兼之。要皆难及者也,非积习数十年妙出自然者,不能仿其万一。今人假古画,丘壑山石,或能仅似,若枯树便骨髓暴露矣。以是知枯枝求妙最难。
柳与松柏
尝云:画工不画柳,画柳便妆丑。非柳难画也,多因欠工夫耳。宋人多写垂柳,又有点叶柳。垂柳不难,只要枝分得势。点叶柳之妙,在树头圆铺处,只以汁绿渍出,
又要萧森不结滞、不板实,有迎风摇扬之意。又蚤春柳未垂条,深秋柳已衰败,不可混。设色亦须体此意。若松柏之法,则笔法记与纯全集详言之矣,故不赘。
水口
一幅山水中,水口必不可少。须要峡中流出,有旋环直捷之势,点滴俱动,乃为活水。盖水比石不同,不得太硬,不得太软,不得太枯。软则无势,硬则板刻,枯则干燥,故皆所忌然既有水口,必有源头,源头藏于数干丈之上,从石缝中隐见,或有万丈未可知。此正画家胸襟,亦天地之定理。俗子辄画泉石竟从山头挂下,古人谓之架上悬巾。
云雨风烟
画云要得流动不滞,或锁或屯,或聚或散,飘飘欲飞意象。画雨要得深树云翳,带烟带风,无天无地,点点欲滴意象。画风要得万物鼓动,不可遮盖意象。今画家只知树叶向一边便是风景,至于人物,全若无风,那得一毫生动。甚有树向一边,更无从分三面者,又有并石亦顺风势者,殊可笑。盖风景山石当用逆势,乃显得风大。此古人秘传,非臆说也。画烟要得昏昏沉沉,胧不明意象,其墨色宜淡,近处略用显明,是在染之功,不在落墨之力也。然而晚景微似之,只亦为晚烟断续耳。若月景则与烟不异,而清朗处过之。若烟月又与月不异,而浑沌处过之。
此语闻之李仰怀述钱罄室云。
烟云染法
凡画烟雾,有内染外染之分。盖一幅中非有四五层屯锁,定有三层断灭。若内外不分,必有谬理之病;纵使出没变幻,墨色丰润,无足观也。画云亦须层层斡染,不然纵如盖如芝如带,终是板刻。古人惟其有此画法,学之者易涉于俗。惟董北苑不用染,而用淡墨渍出,在树石之间,此生纸更佳也。松江派多用此法。
雪景
画雪最要得蹙发栗烈意。此时虽有行旅探梅之客,未有不畏寒者。只以寂寞为主,一有喧嚣之态,便失之矣。其画山石,当在凹处与下半段皴之,凡高平处即便留白为妙。其画寒林,当用枯木。冬天亦有绿叶者,多是松竹,要亦不可全画,其枝上一面须到处留白地。古人有画雪只用淡墨作影,不用先勾,后随以淡墨渍出者,更觉韵而逸,何尝不文!近日董太史只要取之,不写雪景,尝题一枯木单条云,吾素不写雪,只以冬景代之,若然吾不识与秋景异否。此吴下作家有干冬景之诮。
楼阁
画楼台寺屋,须宗前人旧迹。今人不能画楼阁中析拱。‘
窗棂,而徒以青绿妆成,藉口泥金勾钿等语,殊为谬甚盖一析一拱,有反有正,有侧二分正八分者,有出梢飞梢,有尖头平头者,若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岂得称全完。
凡写一楼一阁非难,若至十步一楼,五步一阁,便有许多穿插,许多布置,许多异式,许多析拱楹槛阑干,周围环绕,花木掩映,路径参差,有一犯重处,便不可入目。
学画楼阁,须先学九成宫、阿房宫、滕王阁、岳阳楼等图,方能渐近旧人款式。不然纵使精细壮丽,终是杜撰。
古人画楼阁,未有不写花木相间、树石掩映者盖花木树石有浓淡大小浅深,正分出楼阁远近。且有画楼阁上半极其精详,下半极其混沌,此正所谓远近高下之说也。聪颖者当自得之,岂笔舌所能尽哉。凡画楼阁,一图幛须得八九人或三四人点缀,方有生动。及画寺楼庙宇,便不妨寂然无人,或一二古僧,亦须有安静之象,更得古木苍然为妙。盖未有古寺而无古松古柏乔枝封干者,是在画家下笔安放妥帖,其一种天然点染之趣,岂必在粉本中一一摹写。
远山
远山用染不用皴。画家以为易事,岂知安放高下妥帖,正一幅之眉目,其间宜尖宜平,不可紊也。其染处亦须一面染到一面染不到,乃无板痴之病。又古人画淡墨远山之外,复画浓墨远山,后人往往笑之,不知日影到处之山则明,不到处之山自然昏黑,于晚景落照时更易了然。若不信,请于风雪天色或晴霁薄暮时高眺,留意审察,方
信古人不谬。
点苔
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信不可阙者,又谓画山容易点苔难,此何得轻言之。盖近处石上之苔,细生丛木,或杂草丛生,至于高处大山上之苔,则松耶柏耶未可知,岂有长于突兀处不坚牢之理近有率意点擢,不顾其当与否,观之浮寄如鸟鼠之粪堆积状,那得生气必要点点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