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者可以得之,一丘一壑会心非远,但笔墨荒率尤有愧于古人,未识足当清秘之玩否也。
——题《仿古山水册》(载《王石谷仿古山水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
《卢鸿草堂》。文待诏、董宗伯俱有临本,最佳,幽阁淡寂之韵,冷然与尘凡绝矣。
杜工部有云,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惟米元章、高彦敬近之,余此图荒率,亦口学多家山势耳。
每渡江,真州江口望烟汀柳岸,渔村估船,极似燕家江景,闲窗偶怀戏图。
——题《仿古山水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规抚唐宋元诸家二十幅,余甲寅岁游鹿城为东海司寇公作,今已四十余年矣。忆壮岁奔走四方,快睹昔人名迹,心目贯浃,梦
寐不忘,因放笔为此,愧未得其神髓。太原西庐先生深于绘事者也,生平赏鉴精核,不啻汉廷老吏,顾于此册独有溢美,名贤奖借,余何敢当,惟是诸幅中各出面目不相蹈袭。如杜陵所云,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则庶几矣。衰年腕钝,及吾尽失观河皴面,不禁怃然。
——题《仿唐宋元诸家山水册》
士大夫留心翰墨,文采风流照耀奕世者,董宗伯后,惟娄东王奉常先生能踵继焉。奉常之于绘事,研精入微,轶宋超元,直与文敏并驾,余辱奉常忘年下交,忆壬子岁邀过西田结夏,尽发所藏诸名迹,相与教论鉴别,两心契合,因出此册命图。余逊谢不遑,遂次第对摹真本,殊惭学步。奉常辄叹诧欣赏,谬加_出蓝之誉,自问不敢仰承,而前辈品题,实切知己之感,迄今三十余年,展阅一过如逢故人,不啻奉常之罄□吾前也。
——题《小中现大图册》(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四)
吾师廉州王公笔墨妙天下,此仿赵文敏《九夏松风图》,设色幽秀,神韵超逸,兼得北宋高贤三昧。
——题王鉴《九夏松风图》(载《娄东画派》)
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浓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此图峰峦树石,浑朴古雅,真能集诸家之胜,即一峰黄鹤不得擅美于前。绣口先生研精绘理,自应赏识其以余为知言否。
——题王原祁《夏山图轴》(载《广东省博物馆藏画集》)
墨井道人与余同学同庚又复同里,自其遁迹高隐以来,余亦
奔走四方,北者久之。然每见之墨妙出宋入元,登峰造极,往往服膺不失。此图为大年先生所作,越冬已二十余年,尤能脱去平时畦径,如对高人逸士,冲和幽淡,骨貌皆清,当与元镇之《狮林》、石田之《奚川》并峦天壤矣,余虽继作恐难步尘奈何。
——题《吴历风阿山房图》(载《田溪书屋藏画》)
山列君臣,树分宾主,互为映带,为之天然。凡作一草一木,而不相顾者,虽其千岩万壑,则满幅口错,正如路人杂沓,有何缱绻耶。
——题《疏林亭子图》(无锡博物馆藏,载《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六)
枯树最不可少,时于茂林中见,乃苍秀。
——题《仿李营丘江干七树图》(载《中国古代名画集》)
画树木各有分别,如画潇湘图,意在荒远灭没,即不当作大树,及近景丛不画五岳亦然,如生枝转节处,必不都直也,董北苑树作劲挺之状,特曲处简耳,李营丘则千屈百折,无复直树矣。
——题《仿营丘七树图立轴》(载《吴越所见书画录》)
画有明有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气,不在多也。气愈清则愈厚。
——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中
宋之有元章、元晖,尤晋有羲、献也。虎儿真迹,流传已少,况南宫乎。昔白石翁题元晖潇湘图云:七十五岁,始得一睹,以快生平。翚生较晚,窃得米家父子有缘,凡小米真迹,合见数种。
又于荆溪吴氏,见大米云起楼图,已为大快。今秋客京邸,渭翁老先生出示此卷,与吴氏所藏,笔气无二,至山头多不作横点,只用墨破凹凸之形,树木人物屋宇,皆极精工。似王右丞风格,又属变体,洵知大家笔妙,无所不可耶。晕粗事皴染,不敢望启南万一,而赏鉴之缘或过之,用以自幸,并为好古者志喜云。
赵令襄规模右丞,每写水竹,必有农家风景,使人玩赏不已。董文敏云:不若大年淡平天真为超逸绝尘,此言信然。
凡作一图,用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方为好手,右出一律,则光矣。麓台云:山水用笔须毛,毛字从来论画者未之及,盖毛则气古而味厚,石谷所谓光,正毛之反也。
画石欲灵活,忌板刻,用笔飞舞不滞,则灵活矣。繁不可重,密不可窒,要伸手放脚,宽闲自在。
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染,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
北宋徐崇嗣,创制没骨花,远宗僧繇,付染之妙,一变黄筌钩勒之工,盖不用笔墨,全以彩色染成,阴阳向背,曲尽其态,超乎法外,合于自然,写生之极致也。南田子拟议神明,真能得造化之意,近世无与能者。
——《清晖画跋》
顺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