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尚,常赐讨论,遂命魏晋以来前贤遗迹所存,及品格高下,列为先后。起于高贵乡公,终于大唐贞观十三年,秘府及佛寺并私家所蓄共二百九十八卷,屋壁四十七所,目为贞观公私画录。又集新录官库画总二百九十八卷,二百三十卷是隋室官库,十三卷是左仆射萧踽进,二十卷杨 ,
素家得,三卷许善心进,十卷高平县行书佐女张氏所献,四卷褚安福进,近十八卷先在秘府,亦无所得人名,并有天和年月。其间有二十三卷恐非晋宋人真迹,多当时工人所作,后人强题名氏。时贞观十三年八月望日序。 。
略
已前总二百八十一卷,并无名画十二卷,计二百九十三卷。
晋瓦官寺有顾恺之、张僧繇画壁,在江宁。
宋法王寺顾骏之画,在永嘉。
晋龙宽寺史道硕画,在江陵。
晋本纪寺史道硕画,在郯中。
齐王观寺沈标画,在会稽。
魏白雀寺董伯仁画,在汝州。
魏北宣寺杨子华画,在邺中。
梁定林寺解蒨画,在江宁。
梁惠聚寺张僧繇画,在江陵。
梁延祚寺张僧繇画,在江陵。
梁长庆寺江僧宝画,在江陵。
梁何后寺陆整画,在江宁。
梁光相寺丁光画,在江陵。
梁陟屺寺张善果画,在江陵。
梁高座寺张僧繇画,在江宁。
梁景公寺江僧宝画,在江宁。
梁开善寺张僧繇画,在江宁。
梁草堂寺焦宝愿画,在江宁。
梁报恩寺张儒童画,在会稽。
梁资德寺解蒨画,在延陵。
梁天皇寺张僧繇,解蒨画,在江陵。
北齐大定寺刘杀鬼画,在邺中。
周海觉寺董伯仁、郑法士画,在固州。
陈栖霞寺张善果画,在江宁。
陈兴圣寺张儒童画,在江都。
陈逮善寺陆整画,在江都。
陈静乐寺张善果画,在江都。
陈东安寺张儒童、展子虔画,在江都,改为常乐寺。
陈终圣寺董伯仁画,在江陵。
隋西禅寺孙尚子画,在长安。
隋东禅寺郑德文画,在长安。
隋惠日寺张善果画,在江都。
隋永福寺杨子华画,在长安。
隋灵宝寺展子虔、郑法士画,在长安。
隋光明寺田僧亮、展子虔、郑法士、杨契丹画,在长安。
隋敬爱寺孙尚子画,在洛阳。
隋天女寺展子虔画,在洛阳。
隋云花寺展子虔画,在洛阳。
隋清禅寺陈善见画,在长安。
隋光发寺董伯仁画,在洛阳。
隋兴善寺刘乌画,在长安。
隋皈依寺田僧亮画,在长安。
隋净域寺张僧繇画,自江外移来,亦有孙尚子画,在长安。
隋恩觉寺袁子昂画,在洛阳。
隋空观寺袁子昂画,在长安。
隋隆法寺范长寿、张孝师画,在长安。
隋宝刹寺范法士、杨契丹画,在长安。
右寺四十七所,并是名工真迹。今东都古画尚多,未得检阅尔。今集检前踪,取其法度,兼之巧思,维二阎、杨、陆迥出常表,袁、张两家父子亦得居其次。阎本师祖张公,可谓青出于蓝矣。至于人物衣冠车马台阁,并得南北之妙。杨、张父子,亦谓世不乏贤,博陵、大安,诚曰难兄难弟。世之学者,陈善见、王知慎之流,万得其一,固未及于风神,尚汲汲于形似。今人所蓄多是陈、王写拓,都非杨、郑之真笔,每将真玩,深宜精别也。
后画录
释彦悰,贞观时在长安为僧官,因观在京寺庙壁画,品第优劣,集二十七人为名家,成《后画录》。序云书成于贞观九年,而收李林甫侄李凑,且有“天宝年中”之语。知今所见者久非原本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僧悰之评,最为谬误,传写又复脱错,殊不足看也。”然彦远又于《名画记》中征引彦悰不少,似并非“殊不足看”者。
后画录
[唐]释彦悰
彦悰为帝京寺录,因观在京名迹,其中优劣差降甚有不同。若曹、姚之徒已标前录,张、谢之伍题之续品。沙门之内弃其数人,但非释氏所宜,故阙而不录,都合二十七人,名曰后画录。如郑法轮太常、成嵩尹、伯于长通、竺元标等,虽行于代,未曰名家,若兹之流,以俟来哲。时贞观九年春三月十有一日序。
略
续画品录
李嗣真,字承胃。聪敏多才能。精通音律,高宗时曾任太常丞,能听音而辨吉凶之兆。文章为高宗所赏。画从师于尹琳,善画佛道鬼神。性刚直。武则天时任御史大夫,时未俊臣、周兴等罗织衣冠,朝野恐惧,独嗣真上疏谏则天不可疑大臣。遂为俊臣所构,放于岭表,行至桂阳而卒。《新唐书 艺文志》有《诗品》一卷、《画后品》一卷,礼图等杂画五十六卷。
此《续画品录》当即《画后品》,其文似为姚最《续画品》之钞朴。前小序显为姚最《续画品》序之节文,而自“湘东殿下开列至释迦佛陀、吉底俱、摩罗善提”,即姚最《续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