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10-语录

65-新语校注--王利器-第154页

三〕,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四〕?且汤、武逆〔五〕取而以顺守之〔六〕,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七〕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八〕。乡使秦已〔九〕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一0〕安〔一一〕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一二〕,乃谓〔一三〕陆生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一四〕,及古〔一五〕成败之国〔一六〕。」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一七〕,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一八〕,左右呼万岁〔一九〕,号〔二0〕其书曰新语〔二一〕。
〔一〕 案:汉高帝之辱骂儒生,非仅陆生一人而已,史记郦生传,骂郦生竖儒。又叔孙通传,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又郦生传载里中骑士谓郦生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其不好儒,可谓极矣;然终能亡秦灭楚,开炎汉数百年之基者,岂非以闻陆生之言而有惭色,及未尝不称善之故耶?然则陆生启沃之功,诚有大造于汉也。
〔二〕 吴曾祺涵芳楼文论曰:「文有叙述事要,而必出于他人口吻,则不得不力求其肖;若一一务从典雅,则抵牾必多,刘子玄所谓『怯书今语,勇效昔言』是也。然此,太史公最为绝技,他人莫之及。观高祖本纪,屡曰乃公,又曰而公,使后人见之,必想见嫚骂语气;令当日悉改为朕字,以符诏谕之体,岂不矞皇典重?然而语气全失。至陈涉世家云:『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俨然是一村俗人语。『佳城荡荡,寇来不得上。』俨然是一滑稽人语,而当日并不以鄙俚为病。」
〔三〕 汉书无「而」字。「乃」作「乃」。
〔四〕 汉书无「之」字。齐树楷:「一言而高帝转,写陆生,正写高帝。」
〔五〕 考证曰:「枫山本、三条本,『逆』上有『以』字。」
〔六〕 牛运震史记评注曰:「『逆取顺守』四字,道理极深,似涉权术家言,实三代以后有天下者不易之道也。宋儒见此等语,必痛诋之矣。」许钟璐史记书后下曰:「陆贾、郦生、随何,皆战国策士之遗,以用于高祖,遂得竭其智,以显功名;而吾独多乎陆生之言也,其对高祖曰:『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高祖谩骂腐儒,故人不敢以儒术进,如陆贾之言,尚未闻于汉廷也,惜当时君相未足语此。」
〔七〕 师古曰:「夫差,吴王阖闾子也,好用兵,卒为越所灭。智伯,晋卿荀瑶也,贪而好胜,率韩、魏共攻赵襄子,襄子与韩、魏约,反而丧之。夫音扶。差音楚宜反。」宋祁曰:「浙本注文,『宜』作『崖』。」
〔八〕 集解:「赵氏,秦姓也。」索隐:「案:韦昭云:『秦伯益后,与赵同出非廉,至造父,有功于穆王,封之赵城,由此一姓赵氏。」郑氏曰:「秦之先造父封于赵城,其后以为姓。」张晏曰:「庄襄王为质于赵,还为太子,遂称赵氏。」师古曰:「据秦本纪,郑说是。」
〔九〕 汉书「已」作「以」。宋祁曰:「『以』疑作『已』。」师古曰:「『乡』读曰『向』。」
〔一0〕陛下,已见前「足下」注引酉阳杂俎。寻日知录卷二十四:「贾谊新书:『天子卑号称陛下。』蔡邕独断:『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阶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也。』(原注:「记曰:『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上书亦如之。及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据此,则陛下犹言执事,后人相沿,遂以为至尊之称。」
〔一一〕师古曰:「安,焉也。」
〔一二〕汉书无「而」字。师古曰:「怿,和乐也。」林伯桐史记蠡测曰:「陆贾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出处甚正当。其称诗、书于高帝前曰:『居马上得之,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有惭色,惮其人,非徒以其言也。」
〔一三〕汉书无「乃」字。
〔一四〕汉书无「何」字。师古曰:「着,明也,谓作书明言之。」
〔一五〕考证曰:「枫山本、三条本『古』下有『今』字。」
〔一六〕汉纪「国」作「故」,义较胜,当从之。盖「故」以音近而误为「固」,而「固」又以形近而误为「国」也。
〔一七〕李景星汉书评议曰:「『及古成败之国』下,史有『陆生乃麤述存亡之征』句,惟麤述故仅十二篇,此删之,非。」
〔一八〕齐树楷曰:「为国者须杂许多方面人而择用之,有一不备,必偏至而终归于败。秦人于统一之后,仍以气吞宇内者行之,不再传而遽斩。汉有天下,高帝嫚儒已甚,陆贾一言,即知马上守之之不当;郦生谓不宜倨见长者,犹一时事耳。自陆贾新语一奏,而兴亡之概,了然胸中,所谓天授者也。」
〔一九〕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一:「万岁本古人庆贺之词,吕氏春秋:『宋康王为长夜之饮,室中人呼万岁,堂上堂下之人,以及国中皆应之。』韩非子:『巫觋之祝人曰,使君千秋万岁之声聒耳。』新序:『梁君出猎归入,庙中呼万岁。』史记:『优旃悯陛楯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