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10-语录

133-颜元集-清-颜元-第1页

颜元选集  [清]颜元着
存性编卷一
  驳气质性恶
  明明德
  棉桃喻性
  借水喻性
  性理评(三十九则)
 存性编卷二
  性图
  图跋
  附录同人语
  书后
 存学编卷一
  序
  由道
  总论诸儒讲学
  明亲
  上征君孙锺元先生书
  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
  学辨一
  学辨二
 存学编卷二
  性理评三十四条
 存学编卷三
  性理评二十八条
 存学编卷四
  性理评三十六条
 存治编
  序
  王道
  井田
  治赋
  学校
  封建
  宫刑
  济时
  重征举
  靖异端
  书后
 存人编卷一
  唤迷途
   第一唤
   第二唤
   第三唤
 存人编卷二
   第四唤
   第五唤
 存人编卷三
  明太祖高皇帝释迦佛赞解
 存人编卷四
  束鹿张鼎彝毁念佛堂议
  辟念佛堂说
  拟谕锦属更念佛堂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凡例
  叙略
  卷上
   常仪功
   理欲
   齐家
   言卜
   学人
   法干
   刚峰
   吾辈
   三代
   禁令
  卷下
   鼓琴
   王次亭
   学须
   教及门
   杜生
   赵盾
   世情
   不为
   刁过之
   学问
 颜习斋先生年谱
  序
  凡例
  颜习斋先生传
   卷上
   卷下
颜元选集  [清]博野颜元着
存性编卷一
 驳气质性恶
  程子云:「论性论气,二之则不是。」又曰:「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朱子曰:「才有天命,便有气质,不能相离。」而又曰:「既是此理,如何恶?所谓恶者,气也。」可惜二先生之高明,隐为佛氏六贼之说浸乱,一口两舌而不自觉!若谓气恶,则理亦恶,若谓理善,则气亦善。盖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乌得谓理纯一善而气质偏有恶哉!
  譬之目矣:眶、疱、睛,气质也;其中光明能见物者,性也。将谓光明之理专视正色,眶、疱、睛乃视邪色乎?余谓光明之理固是天命,眶、疱、睛皆是天命,更不必分何者是天命之性,何者是气质之性;只宜言天命人以目之性,光明能视即目之性善,其视之也则情之善,其视之详略远近则才之强弱,皆不可以恶言。盖详且远者固善,即略且近亦第善不精耳,恶于何加!惟因有邪色引动,障蔽其明,然后有淫视而恶始名焉。然其为之引动者,性之咎乎,气质之咎乎?若归咎于气质,是必无此目而后可全目之性矣,非释氏六贼之说而何!
  孔、孟性旨湮没至此,是以妄为七图以明之。非好辩也,不得已也。
 明明德
  朱子原亦识性,但为佛氏所染,为世人恶习所混。若无程、张气质之论,当必求「性情才」及「引蔽习染」七字之分界,而性情才之皆善,与后日恶之所从来判然矣。惟先儒既开此论,遂以恶归之气质而求变化之,岂不思气质即二气四德所结聚者,乌得谓之恶!其恶者,引蔽习染也。惟如孔门求仁,孟子存心养性,则明吾性之善,而耳目口鼻皆奉令而尽职。
  故大学之道曰「明明德」,尚书赞尧,首曰「钦明」,舜曰「浚哲」,文曰「克明」,中庸曰「尊德性」,既尊且明,则无所不照。譬之居高肆望,指挥大众,当恻隐者即恻隐,当羞恶者即羞恶,仁不足以恃者即以义济之,义不足以恃者即以仁济之。或用三德并济一德,或行一德兼成四德,当视即视,当听即听,不当即否。使气质皆如其天则之正,一切邪色淫声自不得引蔽,又何习于恶、染于恶之足患乎!是吾性以尊明而得其中正也。
  六行乃吾性设施,六艺乃吾性材具,九容乃吾性发现,九德乃吾性成就;制礼作乐,燮理阴阳,裁成天地,乃吾性舒张,万物咸若,地乎天成,太和宇宙,乃吾性结果。故谓变化气质为养性之效则可,如德润身,睟面盎背,施于四体之类是也;谓变化气质之恶以复性则不可,以其问罪于兵而责染于丝也。知此,则宋儒之言性气皆不亲切。
  惟吾友张石卿曰:「性即是气质之性,尧、舜气质即有尧、舜之性,呆呆气质即有呆呆之性,而究不可谓性有恶。」其言甚是。但又云「傻人决不能为尧、舜」,则诬矣。吾未得与之辨明而石卿物故,深可惜也!
 棉桃喻性
  诸儒多以水喻性,以土喻气,以浊喻恶,将天地予人至尊至贵至有用之气质,反似为性之累者然。不知若无气质,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