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11-启蒙蒙学

57-纯正蒙求-元-胡炳文-第7页

“已付之矣。”
楚伍参与蔡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子朝之子声子相善。伍举将奔晋,声子遇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声子曰:“子行也,吾必复。”子卒果复之,亦可见其笃故旧之义矣。
范式信士,裴炎耐朋。
汉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与河南张邵为友。二人各归乡里,式谓邵曰:“后二年,当过拜尊亲。”至期,邵白母,请设馔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耶?”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至日,巨卿果到,升堂拜母,尽欢而别。
唐魏元同与裴炎缔交,能保始终,时人呼为“耐久朋”。
管、鲍终始,陈雷弟兄。
齐管夷吾,少与鲍叔牙游,曰:“吾始困,尝与鲍叔共贾,分利则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有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即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少鲍叔之能知人。
汉雷义,举茂才让于陈重。二人相友如兄弟,当时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纯正蒙求卷中
书为训蒙而作,故首叙《幼学见趣》,而《气象》、《言语》、《威仪》;次之《正心术》,又学者急务迁善改过,惩忿窒欲,所以加存养之功;《安贫贱》、《审富贵》所以严取舍之分;《俭约》、《谦退》、《廉洁》、《刚正》,又处富贵之道也,故以是终焉。
幼学见趣
李谦颜渊,张霸曾子。
李士谦,字子约,事母孝。母尝呕吐,疑为中毒,因舐尝之。伯父玚所叹之曰:“吾家之颜回也。”
汉张霸,字伯饶,年数岁知孝谨,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节,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欲进余经,父曰:“汝少未能。”曰:“我饶为之。”其敏如此。
温公击瓮,宽夫瀼水。
宋司马温公幼时,与群儿戏,一儿堕水瓮中,群儿哗,皆弃去。公独破瓮,水迸,儿不得死。
宋文潞公彦博,字宽夫,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二公之仁智,盖已见于髫龄时矣!
孔融取枣,僧孺辞李。
汉孔融,字文举,四岁与诸兄共食梨枣,辄取小者,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王僧孺,幼聪明,年五岁,初授《孝经》,问大旨,师曰:“论忠、孝二事”。答曰:“若尔愿常读之。”有馈其父李者,先以一与之,辞而弗受,曰:“大人未见,不敢先尝”。七岁能读千万言。
元晦孝经,刘晏朋字。
宋朱文公八岁通《孝经》大义,书八字于其上,曰:“若不如此,便不成人。”闲从群儿游,独以沙画八卦,端坐默视。又指“日”问其父韦斋先生曰:“日何所附?”曰:“附于天”。又问:“天何所附?”韦斋先生奇之。甫十岁,自知力学,闻长者言,辄不忘,其颖异如此。
唐刘晏,字士安。八岁举神童。为正字。明皇问曰:“卿为正字,正得几字?”晏曰:“天下字皆正,惟有朋字未正。”盖言当时左右皆邪人也。
黄香暖席,杜衍持竿。
东汉黄香,字文疆,九岁失母,思慕骨立。事父竭力致孝,暑则扇枕,寒则以身暖席。
宋杜正献公衍,字世昌,幼时祖父脱帽,使公执之。会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与之,使挟自泛。公手持竿。一手持帽,久之救免,而帽竟不濡。
禹偁咏磨,平仲吟山。
宋王禹偁,字元之,七岁能文,家以磨面为生。毕文简公士安令作《磨诗》,元之不思而对曰:“但存心里正,何愁眼下迟。得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呼为小友。明道程夫子年数岁赋《贪泉诗》云:“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二公幼时皆知有正心之学如此。
寇莱公准,宇平仲,八岁吟《华山诗》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师与准父曰:“贤郎怎不作宰相?”钱惟演幼时赋《远山诗》云:“高为天一柱,秀作海三峰”。其文俶甚器之。二公幼时皆有宰相器如此。
子韶危坐,迂叟绝编。
宋张子韶,八岁默诵六经,通大旨,十四岁游郡庠。闭阁终日,寒折胶,暑烁金,不越户限。比舍生穴隙以视,则敛膝危坐,对置大编,服膺匪懈,若与神明为伍,大相惊服,而师尊之。
宋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逮能背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同叔改赋,伯达疑年。
宋晏殊,字同叔。七岁善属文,号神童。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荐之。召试,殊见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草尚在,乞改命题。”真宗爱其不隐,以为秘书省正字,置之秘阁,使得尽读秘阁书。
魏司马郎,字伯达,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郎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时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其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