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7-四书

7-融堂四书管见-宋-钱时-第1页

《融堂四书管见》(宋)钱时 撰
序 钱时
  卷一 论语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卷二 论语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论语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论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论语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卷六 论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卷七 论语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卷八 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论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论语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卷十一 古文孝经
  卷十二 大学
  卷十三 中庸
提要
  《融堂四书管见》十二卷,宋钱时撰。时有《融堂书解》,已著录。此编凡《论语》十卷、《孝经》一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即嘉熙二年乔行简奏下严州取时所著书之一也。俱先列《经》文,略加音训,而诠释其大旨于后。《孝经》用古文。《大学》但析为六章,不分《经》、《传》。盖时之学出于杨简,简之学出于陆九渊,门户迥殊,故不用程朱之本。其解《论语》“崇德辨惑”章,谓“诚不以富,亦祗以异”二句乃证爱欲其生、恶欲其死者之为异。“齐景公有马千驷”节,合上文为一章,谓“其斯之谓与”句乃指夷齐,便是求志达道而言。又《大学》“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二句,仍附第一章末,谓是圣人承上厚本薄末、反复晓人之意。亦俱根据旧文,不肯信为错简。朱子《与陆九渊书》所谓“各尊其所闻,各行其所知”也。然金溪之学,惟凭心悟,或至于恍惚窈冥。时则以笃实为宗,故其诠发义理,类多平正简朴,不为离析支蔓之言,又敖继公《仪礼集说后序》所谓“以鲁男子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者”矣。卷首有绍兴已丑时《自序》,末有景定辛酉天台钱可则《刊书跋》。《宋史?艺文志》、马端临《经籍考》皆不著录,独张萱《内阁书目》有之。虽以“四书”为名,所解不及《孟子》。与朱子所称“四书”者异,故今列于《五经总义类》焉。

  时未弱冠,先君子筠坡翁授以《论语》及《中庸》、《大学》,且曰只会得“学而时习之”一句,余书不解自通。属遭多难,虽崎岖颠顿万状,服膺斯训,未尝庋置。然不过寻,绎先儒文义,助之演说。年逾四十,忽自警省,始大悟旧学之非。于是取三书读之,洒然如脱缠蔓矣。间因讲习,积而成编。后获从慈湖先师游,竟椟藏弗果出,迨今十有三载。春二月,儿辈请观,乃稍稍删润,附以音训,并述《古文孝经》二十二章,题曰《四书管见》。呜呼!非敢为它人道也,传之家塾,庶几先君子之志云。绍定己丑四月二十日,蜀阜钱时书。
卷一 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音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音洛]乎?人不知而不愠[纡问切],不亦君子乎?(子,孔子也。同门曰朋。学说,文觉也。习者,习熟其所学。时习,言无时而不习也。愠,怒也。)
  学者,觉其所固有而已,故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本无体,虚明无所不照。为物所诱,为意所蔽,为情所纵,而昭昭者昏昏矣。是故贵于觉也。不觉则何以习?禹曰:“安汝止”,习此者也。文王“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习此者也。孔子“为之不厌”,习此者也。无时而不习,即无时而不明,满天地皆春风和气也。其为说何如哉!于是而有同志来自远方,则知学者益广矣。此其为乐又可量哉!虽然知学者自知,不知学者自不我知,安可强也?世之人昏昏逐逐,醉生梦死视圣贤门户不翅若冰炭,正可怜悯耳!安得以其不知而遂愠乎?君子之心如太虚澄然,何愠之有!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去声],而好[去声]犯上者,鲜[上声]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名若,孔子弟子,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犯上,陵犯长上也。鲜,少也。作乱,为逆乱之事也。)
  “本立而道生”以下有疑,更待细勘。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孝弟即道即仁,何本何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即机巧之巧。令,美也。仁,人心也。)
  得其本心,斯谓之仁。意态浮动,务说人之观听,此何所用心哉!故曰:“鲜矣仁!”言如此等人少有仁者,深不然之之辞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去声]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省,察也。不欺于心为忠,不欺于言为信。传者,传道也。习,实时习之习。)
  传而不习,则所学者不在己,何贵于传也。然而日用功夫,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