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25-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爽-第54页

楊梅,苗如蓑草也。
  天竺乾薑
  味辛,溫,無毒。主冷氣寒中,宿食不消,腹脹下痢,腰背疼,痃癖氣塊,惡血積聚。生婆羅門國,似薑小黃。一名胡乾薑。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九 竟
  #1痺:晦明軒本『痺』上有『喉』字。
  #2苦:晦明軒本作『善』。
  #3口:疑當作『尸』。
  #4令:晦明軒本作『冷』。
  #5面:原作『而』,據晦明軒本改。
  #6一葉: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7藥:晦明軒本作『櫟』。
  #8爾:原作『小』,據晦明軒本改。
  #9輕:晦明軒本作『經』。
  #10安: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1說:晦明軒本作『別』。
  #12細:原作『納』,據晦明軒本改。
  #13黃:晦明軒本作『青』。
  #14耀:晦明軒本作『癇』。
  #15擁:晦明軒本作『癰』。
  #16攻:原作『皮』,據晦明軒本改。
  #17故:晦明軒本作『古』。
  #18□:晦明軒本作『菹』。
  #19倦:晦明軒本作『健』。
  #20珠:原作『味』,據晦明軒本改。
  #21壤:晦明軒本作『環』。
  #22倫:晦明軒本作『淪』。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十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草部上品之下
  芎藭
  鳳翔府 永康府
  味辛,溫,無毒。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痺,筋孿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除腦中冷動,面上遊風去來,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一名胡藭,一名香果。其葉名蘼蕪。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嶺。三月、四月採根,暴乾。白芷為之使。畏黃連。
  《圖經》云:蘼蕪,芎藭苗也。生雍州川澤及冤句,今關陝、蜀川、江東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為勝。江東蜀川人採其葉作飲香,關中出者,俗呼為京芎,并通用。雀腦狀者,謂之雀腦芎,此最有力也。山芎藭能去痺濕風氣。簡文帝《勸醫文》曰:麥麯芎藭,終止河魚之腹。
  《藥性論》云:芎藭,臣。能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生,治腹內冷痛。
  陶隱居云:今惟出歷陽,節大莖細,狀如馬銜,謂之馬銜芎藭。蜀中亦有而細,人患齒根血出者,含之多差。苗名薕蕪,亦入藥,別在下說。俗方多用。
  《唐本》注云:今出秦州,其人間種者,形塊大,重實,多脂潤。山中採者瘦細。味苦、辛。以九月、十月採為佳。歷陽出者,今不復用。
  《日華子》云: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瘻,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瘡疥及排膿,消瘀血。
  禹錫云:按《蜀本圖經》云:苗似芹、胡荽、蛇床輩,叢生,花白,今出秦州者為善,九月採根乃佳。
  《千金方》:治崩中,晝夜不止。芎藭八兩,清酒五升,煎取二升半,分三服。不耐者,徐徐進之。又方#1治胎忽因倒地,忽舉動擎重促損,腹中不安及子死腹中。以芎藭末,酒服方寸匙#2,須臾一二服出。
  《經驗後方》:治頭風,化痰。川芎不計分兩,用淨水洗浸,薄切片子,日乾或焙,杵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不拘時,茶、酒嚼下一丸。
  《靈苑方》:治婦人經絡,住經三個月。驗胎法:川芎生為末,空心濃煎艾湯下一匙頭。腹內微動者,是有胎也。
  《斗門方》:治偏頭痛。用京芎細剉,酒浸,服之差。
  《衍義》曰:芎藭,今出川中,大塊,其裏色白,不油色,嚼之微辛、甘者佳。他種不入藥,止可為末,煎湯沐浴。此藥今人所用最多,頭面風不可闕也,然須以他藥佐之。沈括云:予一族子,舊服芎藭,醫鄭叔熊見之云,芎藭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後族子果無疾而卒。又朝士張子通之妻病腦風,服芎藭甚久,亦一旦暴亡。皆目見者。此蓋單服耳,若單服既久,則走散其#3氣。既使他藥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則致使能至此也。
  黃連
  宣州 澧州
  味苦,寒、微寒,無毒。主熱氣,目痛眦傷泣#4出,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五臟冷熱,久下泄澼膿血。止煩渴、大驚,除水利骨,調胃厚腸,益膽,療口瘡。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連。生巫陽川谷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採。黃苓、龍骨、理石為之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鮮,畏款冬,勝烏頭,解巴豆毒。
  《圖經》云:今江、湖、荊、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者為勝,施、黔者次之。苗高一尺已來,葉似甘菊,四月開花,黃色。六月結實似芹子,色亦黃。二月、八月採根用。古方以黃連為治痢之最,《胡洽方》載九盞湯,主下痢,不問冷熱、赤白、穀滯、休息、久下,悉主之。以黃連長三寸三十枚秤重一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