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識傷德,小行傷道。
〔疏〕小識小知,虧損深玄之盛德;小學小行,傷毀虛通之大道也。
故曰,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
〔注〕自得其志,獨夷其心,而無哀樂之情,斯樂之全者也。
〔疏〕夫己身履於正道,則所作皆虛通也。既而無順無逆,忘哀忘樂,所造皆適,斯樂全之者也。至樂全矣,然後志性得焉。
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
〔注〕全其內而足。
〔疏〕益,加也。軒,車也。冕,冠也。古人淳朴,體道無為,得志在乎恬夷,取樂非關軒冕。樂已足矣,豈待加之也。
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
〔疏〕今世之人,澆浮者眾,責美榮位,待此適心,是以戴冕乘軒,用為得志也。
軒冕在身,非性命#12也,物之儻來,寄也。
〔疏〕儻者,意外忽來耳。軒冕榮華,身外之物,物之儻來,非我性命,塹寄而已,豈可久長也。
寄之,其來不可圉,其去不可止。
〔注〕在外物耳,得失之非我也。
〔疏〕時屬儻來,泛然而取軒冕;命遭寄去,澹爾而拾榮華。既無心於杆禦,豈有情於留怯也。
故不為軒冕肆志,
〔注〕淡然自若,不覺寄之在身。
不為窮約趨俗,
〔注〕曠然自得,不覺窮之在身。
〔疏〕肆,申也。趨,競也。古人體窮通之有命,達榮枯之非己,假使軒冕當塗,亦未足申其志熙,甘儉約以窮窘,豈趨競於囂俗。
其樂彼與此同,
〔注〕彼此,謂軒冕與窮約。
〔疏〕彼,軒冕也。此,窮約也。夫軒冕窮約,俱是儻來,既樂彼軒冕,亦須喜玆窮約,二俱是寄,所以相同也。
故無憂而已矣。
〔注〕亦無欣歡之喜也。
〔疏〕軒冕不樂,窮約不苦,安排去化,所以無憂者也。
今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
〔注〕夫寄去則不樂者,寄來則荒矣,斯以外易內也。
〔疏〕今世之人,識見浮淺,是以物之寄也,欣然而喜,及去也,憶然不樂。豈知彼此事出儻來,而寄去寄來,常憂常喜,故知雖樂而心未始不荒亂也。
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注〕營外虧內,甚倒置也#14。
〔疏〕夫寄去寄來,且憂且喜,以己徇物,非喪如何。軒冕窮約,事歸塵俗,若習俗之常,失於本性,違真背道,定此之由,其所安置,足為顛倒也。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八竟
#1『俗』字浙江書局本重,四庫本不重,《闕誤》引張君房本亦不重。
#2《闕誤》引張君房本『俗』作『敵』。
#3《闕誤》引張君房本『忠』作『中』。
#4『理』疑『禮』之誤,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及疏文、注義當改。
#5《闕誤》『褊』作『偏』。
#6【彼也仕』字郭慶藩引文作『必己』。
#7《闕誤》引張君房本『得』作『應』。
#8四庫本『濂』作『躍』。
#9『彼』疑『既』之誤,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當改。
#10『民始成蠶亂』五字郭慶藩引文作『蠢民成亂始」。
#11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行』均作『存』。
#12《闕誤》引張君房本『為』下有『乎』字。
#13《闕誤》引張君房本『命』下有『之有』二字。
#14『甚倒置也』四字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均作『其倒置也』。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九
河 南 郭 象 注
唐西華法師成玄英疏
外篇秋水第十七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淚渚涯#1之問,不辯牛馬。
〔注〕言其廣也。
〔疏〕河,孟津也。涇,通也。淚,岸也。涯,際也。渚,洲也,水中之可居日洲也,大水生於春而旺於秋,素秋陰黑猛盛,多政霖雨,故秋時而水至也。既而凡百川谷,皆灌注黃河,通流盈滿,其水甚大,涯崖曠闊,洲渚迢遙,遂使隔水遠看,不辮牛之與馬也。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疏〕何伯,河神也,姓馮,名夷,華陰潼堤鄉人,得水仙之道。河既曠大,故欣然懼喜,謂天下榮華盛美,盡在己身。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日:野語有之日,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疏〕北海,今萊州是。望洋,不分明也。水日相映,故望洋也。若,海神也。河伯泌流東行,至于大海,聊復顧陌,不見水之端涯,方始迴旋面目,高視海若,仍慨然發歎,託之野語。而百是萬之一,誠未足以自多,遂為無如己者,即河伯之謂也。此乃鄙里之談,未為通論耳。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