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不當其分者也。而欲違天為偽,不亦灘乎。
〔疏〕夫人情驅使,其法贏淺,所以易欺;天然馭用,斯理微細,是故難矯。故知人問涉物,叉須率性任真也。
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
〔注〕言必有其具,乃能其事,今無至.虛之宅,無由有化物之實也。
〔疏〕夫烏無六翩,鈴不可以傳空;人無二智,亦未能以接物也。
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注〕夫視有若無,虛室者也。室虛而純白獨生矣。
〔疏〕瞻,觀照也。彼,前境也。闋,空也。夫觀察萬有,悉皆空寂,故能盡#29其心室,反照真源,而智惠明白,隨用而生。白,道也。
吉祥止止。
〔注〕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虛至靜也。
〔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止者,凝靜之智。言吉祥善福,止在凝靜之心,凝靜之心#30亦能致吉祥之善應也。
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
〔注〕若夫不止於當,不會於極,此為以應坐之日而馳騖不息也。故外敵未至而內已困矣,豈能化物哉。
〔疏〕苟不能形同稿木,心若死灰,則雖容儀端拱,而精神馳騖,可謂形坐而心馳者也。
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
〔注〕夫使耳目閉而自然得者,心知之用外矣。故將任性直通,無往不冥,尚無幽昧之責,而況人問之累乎。
〔疏〕徇,使也。夫能令根竅內通,不綠於物境,精神安靜,志外於心知者,斯則外遣於形,內忘於智,則集體黜聰,虛懷任物,鬼神冥附而舍止,不亦當乎。人倫鑽仰而歸依,固其宜矣。故《外篇》云,無鬼責無人非也。
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羲几蓮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注〕言物無貴賤,未有不由心知耳目以自通者也。故世之所謂知者,豈欲知而知哉?所謂見者,豈為#31見而見哉?若夫知見可以欲而為#32得者,則欲賢可以得賢,為聖可以得聖乎?固不可矣。而世不知知之自知,因欲為知以知之;不見見之自見,因欲為見以見之;不知生之自生,又將為生以生之。故見目而求離朱之明,見耳而責師曠之聰,故心神奔馳於內,耳目竭喪於外,處身不適而與物的不冥矣。不冥矣,而能合乎人問之變,應乎世世之節者,未之有也。
〔疏〕是,指,斥之名也,此近指以前心齋等法,能造化萬物,孕育蒼生也。伏牛乘馬,號日伏犧,姓風,號太昊。几還者,三皇已前無文字之君也。言此心齋之道,夏禹虞舜以為應物綱紐,伏犧几還行之以終其身,而況世問凡鄙疏散之人,軌轍此道而欲化物。
葉公子高將使於齊,問於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
〔注〕重其使,欲有所求也。
〔疏〕楚莊王之玄孫尹成子,名諸梁,字子高,食采於葉,僭號稱公。王者,春秋實為楚子,而僭稱王。齊,即姜姓太公之裔。其先禹之四岳,或封於呂,故謂太公為呂望。周武王封太公於營丘,是為齊國。齊楚二國,結好往來,王帛使乎,相繼不絕,或急難而求救,或問罪而請兵,情事不輕,委寄甚重,是故諸梁憂慮,詢道仲尼也。
齋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
〔注〕恐直空報其敬,而不肯急應其求也。
〔疏〕齋侯逵爾往來,心無真實,至於迎待楚使,甚自殷動,所請事情,未達依允。奉命既重,預有此憂。
匹夫猶未可動也,而況諸侯乎。吾甚慄之。
〔疏〕匹夫鄙志,尚不可動,況乎五等,如何可動。以此而量,甚為憂慄之也。
子嘗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懼成。
〔注〕夫事無小大,少有不言以成為懼者耳。此仲尼之所曾告諸梁也。
〔疏〕子者,仲尼。寡之言少。夫經營事緒,抑乃多端。雖復大小不同,而莫不以成遂為懼適也。故諸梁引前所稟,用發後機。
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
〔注〕夫以成為懼者,不成則怒矣。此楚王之所不能免也。
〔疏〕情若乖阻,事不成遂,則有人倫之道,刑罰之憂。
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
〔注〕人息雖去,然喜懼戰於胸中,固已結冰炭於五藏矣。
〔疏〕喜則陽舒,憂則陰慘。事既成遂,中情允愜,變昔日之憂為今時之喜。喜懼交集於一心,陰陽勃戰於五藏,冰炭聚結,非息如何?故下文云。
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注〕成敗若任之於彼而莫足以息心者,唯有德者乎。
〔疏〕安得喪於靈府,任成敗於前塗,不以憂喜累心者,其唯盛德焉。
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
〔注〕對火而不思凍,明其所撰儉薄也。
〔疏〕臧,善也。清,涼也。承命嚴重,心懷怖懼,執用粗養,不暇精膳。所候既其檢薄,爨人不欲思凍,然#33火不多,無熱可避之也。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