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顯其旨。
古之真人,不逆寡,
〔注〕凡寡皆不逆,則所順者眾。
〔疏〕寡,少也。引古御今,崇本抑末,虛懷任物,大順群生,假令微少,會不逆杆#4者也。
不雄成,
〔注〕不恃其成而處物先。
〔疏〕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豈雄據成績,欲處物先邪。
不謨士。
〔注〕縱心直前而群士自合,非謀模以政之。
〔疏〕虛夷忘淡,士眾自歸,非關運心謀巷招玫故也。
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
〔注〕直自全當而無過耳,非以得失經心。
〔疏〕天時已過,曾無悔吝之心;分命偶當,不以自得為美。
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
〔注〕言夫能之登至於道者,若此之遠也。理固自全,非畏死也。故真人陸行而非避濡也,遠火而非逃熱也,無過而非措當也。故雖不以熱為熱而未嘗赴火,不以濡為濡未嘗蹈水,不以死為死未嘗喪生。故夫生者,豈生之而生哉,成者,豈成之而成哉。故任之而無,不至者,真人也,豈有巢意於所遇哉。
〔疏〕慄,懼也。濡,濕也。登,昇也。假,至也。真人達生死之不二,體安危之為一,故能入水入火,曾不介懷,登高履危,豈復驚懼。真知之士,有此功能,昇至玄道,故得如是者也。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
〔注〕無意想也。
其覺無憂。
〔注〕當所遇而安也。
〔疏〕夢者,情意妄想也。而真人無情慮,絕思想,故雖寢寐,寂泊而不夢,以至覺悟,常適而無憂也。
其食不甘,
〔注〕理當食耳。
〔疏〕混迸人問,同塵而食,不耽滋味,故不知甘美。
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
〔注〕乃在根本中來。
〔疏〕踵,足根也。真人心性和緩,智照凝寂,至於氣息,亦復徐遲,腳踵中來,明其深靜也。
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啞言若哇。
〔注〕氣不平暢。
〔疏〕啞,喉也。哇,礙也。凡俗之人,心靈馳競,言語喘息,唯出咽喉。情躁氣促,不能深靜,屈折起伏,氣不調和,咽喉啞之中怛如哇礙也。
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注〕深根寧極,然後反一無欲。
〔疏〕夫耽嗜諸塵而情欲深重者,其天然機神淺鈍故也。若使智照深遠,豈其然乎。
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
〔注〕與化為體。
〔疏〕氣聚為生,生為我時;氣散而死,死為我順。既冥於變化,故不以悅惡存懷。
其出不訢,其入不距;
〔注〕泰然而任之。
〔疏〕時應出生,本無情於听樂;時應入死,豈有意於距諱耶。
翛然而往,鯈然而來而已矣。
〔注〕寄之至理,故往來而不難。
〔疏〕脩然,無係貌也。絛然獨化,任理遨遊,雖復死往生來,曾無意戀之者也。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
〔注〕終始變化,皆忘之矣,豈直逆忘其生,而猶伏#5探求死意也。
〔疏〕始,生也。終,死也。生死都遣,曾無執滯。豈直獨忘其生而偏求於死耶?終始均平,所遇斯適也。
受#6而喜之,
〔注〕不問所受者何物,遇之而無不適也。
〔疏〕喜所遇也。
忘而復之,
〔注〕復之不由於識,乃至。
〔疏〕反未生也。
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注〕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之感人無窮,人之逐欲無節,則天理滅矣。真人知用心則背道,助天則傷生,故不為也。
〔疏〕是謂者,指斥前文,總結其旨也。捐,棄也。言上來智德#7忘生,可謂不用取拾之心,捐棄虛通之道;亦不用人情分別,添助自然之分。能如是者,名日真人也。
若然者,其心志,
〔注〕所居而安為志。
〔疏〕若如以前不捐道等心,是心懷志操#8能致然也。故《老經》云,強行者有志。
其容寂,
〔注〕雖行而無傷於靜。
其顆類;
〔注〕類,大朴之貌。
〔疏〕頸,額也。類,大朴貌。夫真人降世,挺氣異凡,非直智照虛明,志力弘普,亦乃威容閑雅,相貌端嚴。日角月玄#9,即斯類也。
賡然似秋,
〔注〕殺物非為威也。
煖然似春,
〔注〕生物非為弁也。
喜怒通四時,
〔注〕夫體道合變者,與寒暑同其溫嚴,而未嘗有心也。然有溫嚴之貌,生殺之節,故寄名於喜怒。
〔疏〕聖人無心,有感斯應,威恩適務,寬猛逗機。同素秋之降霜,初無心於肅殺;似青春之生育,寧有意於仁惠。是以真人如雷行風動,木茂花敷,覆載合乎二儀,喜怒通乎四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