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
〔疏〕夫徇物邪僻為小人,履道方正為君子。既而巢居穴處,將鳥默而不分;含哺鼓腹,混群物而無異;於何而知君子,於何而辮小人哉。
同乎無知,其德不離;
〔注〕知則離道以善也。
〔疏〕既無分別之心,故同乎無知之理。又不以#6險德以求行,故抱一而不離也。
同乎無欲,是謂素樸;
〔注〕欲則離性以飾也。
[疏〕同遂初之無欲,物各清康;異末代之浮華,人皆淳樸。
素樸而民性得矣。
〔注〕無煩乎知欲也。
〔疏〕夫蒼生所以失性者,皆由滯欲故也。既而無欲素樸,真性不喪,故稱得也。此一句總結已前至德之美者也。
及至聖人,
〔注〕聖人者,民得性之逵耳,非所以逵也。此云及至聖人,猶云及至其進也。
蹩躉為仁,緹跤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
〔注〕夫聖進既彰,則仁義不真而禮樂離性,徒得形表而已矣#7。有聖人即有斯弊,吾若是何哉。
〔疏〕自此已#8上,明淳素之德;自此已下,斥聖邇之失。及至聖人,即五帝已下行聖進之人也。整躉,用力之貌。提跋,矜恃之容。澶漫是縱逸之心,摘僻是曲拳之行。夫淳素道消,澆偽斯起。緹趺恃裁非之義,整躉夸偏愛之仁,為漫澶貴奢淫之樂,摘僻尚浮華之禮,於是宇內分離,蒼生疑惑,亂天之經,自斯而始矣。
故純樸不殘,孰為犧樽。白玉不毀,孰為珪璋。
〔疏〕純樸,全木也。不殘,未彫也。孰,誰也。犧樽,酒器,刻為牛首,以祭宗廟也。上銳下方日珪,半珪日璋。此略舉譬喻,以明澆競之治也。
道德不廢,安取仁義。
〔疏〕此合譬也。夫大道之世,不辮是非;至德之時,未論憎愛。無愛則人心自息,無非則本述斯忘,故《老經》云大道廢,有仁義矣。
性情不離,安用禮樂。
〔疏〕禮以檢進,樂以和心。情苟不散,安用和心。性苟不離,何勞檢進。是知和心檢進,由乎道喪也。
五色不亂,孰為文釆。五聲不亂,孰應六律。
〔注〕凡此皆變樸為華,棄本崇末,於其天素,有殘廢矣,世雖貴之,非其貴也。
〔疏〕夫文釆本由相問,音樂貴在相和。若各色各聲,不相顯發,則官商備散,無由成用。此重起譬,卻證前旨。
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注〕工匠則有規矩之制,聖人則有可尚之進。
〔疏〕此總結前義。夫工匠以犧樽之器殘淳朴之木,聖人以仁義之進毀無為之道,為弊既一,獲罪宜均。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跟。馬知已此矣。
〔注〕御其真知,乘其自陸#9,則萬里之路可致,而群馬之性不失。
〔疏〕靡,摩也,順也。提,踏#10也。已,止也。夫物之喜怒,稟自天然,率性而動,非由矯偽。故喜則交頸而靡順,怒則分背而緹踏,而馬之知解適盡於此,食草飲水,樂在其中矣。
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閩扼驚曼詭銜竊轡。
〔疏〕衡,轅前橫木也。扼,又馬頸木也。月題,額上當顱,形似月者也。介,獨也。倪,眸睨也。閩,曲也。驚,抵也。曼,突也。詭,詐也。竊,盜也。夫馬之真知,唯欣放逸;不求服飾,豈慕榮華。既而加以月題,齊以衡扼,乖乎天性,不任困苦,是以譎詐萌出,睥睨曲頭紋扼,抵突御人。竊轡即盜脫籠頭,詭街乃吐出其勒。良由乖損真性,所以矯偽百端者矣。
故馬之知而能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注〕馬性不同而齊求其用,故有力竭而態作者。
〔疏〕態,姦詐也。夫馬之真知,適於原野,馳驟過分,即矯詐心生,詭竊之態,罪歸伯樂也。
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已此矣。
〔注〕此民之真能也。
〔疏〕之,適也。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日赫胥,蓋炎帝也。夫行道之時,無為之世,心絕綠慮,安居而無所為;率性而動,遊行而無所往。既而含哺而熙戲,與嬰兄而不殊;鼓腹而遨遊,將童子而無別。此至淳之世,民能如此也。
及至聖人,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縣跤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跟歧好知,爭歸於利,不可止也。此亦聖人之過也。
〔注〕其過皆由乎迸之可尚也。
〔疏〕夫屈曲折旋,行禮樂以正形體;高懸仁義,令企慕以慰心靈;於是始提趺自矜,好知而興矯詐;經營利祿,爭歸而不知止。噫。聖邊之過者也。
南華真經注疏卷之十一竟
#1原作『陸此馬』,疑誤,諸本均作『而陸』,故改正。
#2四庫本、浙江書局本『羲』均作『義』,下並同。
#3四庫本、浙江書局本『辟』俱作『辭』。
#4郭慶藩引文『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