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先君以寡人為賢之例是也。義云:如上經第三十三知人者智所解,更不重錄。
疏:稱不穀者,即不穀惡其無誠德之例是也。義云:《春秋》十一年,秦晋為成,將會于令狐,晋侯先至,秦伯不肯涉河。晋厲公、秦桓公也。秦伯次于王城,使大夫史顆盟晋侯于河東。晋郄犖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質音致信也,會所以信之始也,始之不從,其可質乎。秦伯歸而背晋。成十三年四月戊午,晋侯使呂相絕秦,時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導之以伐晋。諸侯是以睦賓于晋。呂相語秦伯曰:楚人惡君二三其德,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皇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晋出入,余惟利是親,不穀惡其無誠德,是以宣之以懲不一。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率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而賜之盟,寡人承寧諸侯以退。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之。晋樂書、士燮、韓厥、趙旃將四軍,郗毅御戎,樂鍼為右。五月丁亥,晋侯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羌及不更汝父,此言秦伯背盟,秦曲晋直,有所敗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進道若退。
義云:李意期乞食于人寰,陰長生受辱于都市,侯道華寓迹于傭保,皇甫獺示疾于丘林,聲子佯狂,壺公韜晦,皆卑躬損志,乃翥景冲真也。
廣德若不足。
疏:良賈者。○義云:《史記》云: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之所言,其人骨已朽矣,獨其言在爾。吾聞之良賈之深藏若虛,君子之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慾,態色與淫志,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也。
大方無隅。
疏:磨而涅而者。○義云:《論語□陽貨》篇也。
大器晚成。
義云:備物之用曰器者,《春秋》定九年夏,陽虎歸寶玉,夏后民之璜,封父之繁弱大弓。書之曰得器用也。凡獲器用曰得,得用曰獲,故器者備物之用也。
故物或損之而益。
疏:《書》云:滿招損者。○義云:《尚書□大禹模》之辭也。
強梁者不得其死。
疏:嚴仙人。○義云:蜀郡嚴遵字君平,常於成都市以卜筮之道濳化於人,人有不正之問,必以陰陽之理制而止之,日閱百錢而閉肆下簾,作《道德經指歸》十四卷。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不言之教。
疏:九流百氏。○義云:九流者,漢書云:道家流者,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與時遷徙,應物變化,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術也。儒家流者,蓋出司徒之官,助人君明教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高,此其所長也,或失精微而僻,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容,後進僻儒之息。名家流者,蓋出於春宮,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子曰:必也正名乎,此其所長也。及徼為之,則苟鈎鈲析辭而已。為君者慎器與名,故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縱橫流者,蓋出於行人之官。
子曰:使於四方,不能專對。又曰:使乎使乎,言當權事制宜,受命不受辭,此其所長也。邪而為之,財尚詐而棄其信矣。雜家流者,蓋出於議官,合儒墨,兼名法,此其所長也。盪而為之,則羨無歸心矣。農家流者,蓋出於農官,播五穀以足衣足食,洪範八政其一曰食,此其所長也。鄙者為之,欲使君子并耕矣。小說家流者,蓋出於牌官。稗,小米也,王者欲知風俗,立牌官采街譚巷議之說。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政遠恐泥,此亦蒭蕘狂夫之義也。墨家流者,出於清廟之宇,茅屋采椽,兼受選士,敬者為推也。陰陽家流者,出於天官五行之說,使人多拘忌也。兵家流者,出於司馬之官,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兼弱攻昧,以遏亂略,以靖四國,此其威也。百氏者,六經正史之外,自為述作,自周以來,立理著書,凡百餘人,皆稱曰子。子者男子之通稱也,不敢侔於六經,皆目之曰子,為論為記為書,或以姓氏立稱,或以因時表號,則有鬻常子、曾子、晏子、孟子、管子、孫卿子、魯連子、列子、莊子、庚桑子、王孫子、尹文子、公孫尼子、呂氏春秋、鄧析音昔子、鬼谷子之例是也。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義云:伯夷死於仁,聶政死於義,尾生死於信,荊軻死於勇,龍逢死於諫,伍員死於忠,介推死於怒,是皆名顯身歿,形骨飄零,披面剖心,火焚水溺,齒劍抉眼,自取滅亡。
甚愛必大廢,多藏必厚亡。
疏:劍玉賈害,譬諸懷璧,詩禮發冢,衹為含珠。○義云:劍玉者,《春秋》桓十年虞公之弟虞叔有玉,虞公求之,弗與,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之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恐將殺我也。遂伐虞公,虞公出奔洪池。詩禮發冢者,《莊子》外篇之辭也。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躁勝